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创作需要靠近历史、走进生活
首页> 书画频道> 热点 > 正文

创作需要靠近历史、走进生活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0-01-06 16:4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青海长云(油画) 160×140厘米 1980年

  朱乃正 中国美术馆藏

  三门峡工地(油画) 118×150厘米 1955年 吴作人中国美术馆藏

  魏祥奇

  2019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中国美术馆将策划和实施一系列大型美术展览项目,除了10月份整个月的大型主题展览外,还有很多子项目将被纳入其中。新年展是中国美术馆每年为新春佳节筹备和策划的大型展览,近几年举办过以写生为主题的“美在生活”展、以花鸟画为主题的“花开盛世”展等。此次新年展则以风景题材为主题,呼应2017年策划的“美在新时代”展,也呼应了2015年以人物画为主题的“人民的形象”展,这些展览构成了此次学术策划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风景的概念生成于17世纪的荷兰绘画,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但是在最初,风景的概念主要与摄影和写生有关,它和中国传统山水的概念,被运用在不同的区域。很快,在新文化运动和现代报刊业的推动下,风景的概念与中国山水的概念并行。在这个时候,有部分中国画家融入西方绘画现场写生方法的影响,形成了既是山水画又是风景画的“新国画”和“现代国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基本艺术理念,新国画运动逐步推进,风景画和新国画之间的边界被弱化了。

  此次展览的作品,要求创作时间在1949年至2018年之间,契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展的主题。一个深刻的印象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之间的很多经典美术作品,诸如吴作人的《三门峡工地》、艾中信的《通往乌鲁木齐》、黎雄才的《武汉防汛图》、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钱松嵒的《常熟田》、关山月的《绿色长城》等,都具有很强的风景画特质,黎雄才、李可染等人的新山水画,被纳入到风景画的框架之中没有任何问题。也就是说,来自西方油画题材之一的风景画的概念,与来自水墨画题材之一的山水画的概念,在这个时期是相互融合的:艺术家到相似的视觉场景中写生,有着相近的创作观念和创作方法,以至于我们将这些作品放在同一个空间内,并没有因为画种的不同而产生视觉空间上的不协调感。在版画作品方面,梁永泰的《从前没有人到过的地方》、古元的《夏》、晁楣的《北方九月》等,也与之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历史性叙事。进一步说,在这一时期美术家们创作的主题和母题都是确定的,他们的内在思想之中有着强烈的历史主义的意识,所以在展厅中能够展现出一种很宏大的视觉气象。显而易见,这些风景画创作能够唤起国家意识,也诠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如何重新定义风景的,这与作为自然主义者的风景画家追求视觉愉悦的创作是截然不同的。

  相较而言,改革开放以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风景题材创作开始显现出模糊不清的特征,在现代艺术语言和形式不断融入的过程中,辨识一件作品是否是风景,开始成为比较困难的工作。首先是艺术家更为注重发掘个人视觉语言风格的建立,积极回应西方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的影响,很少有艺术家再像李可染、黎雄才、吴作人那样去现场写生,他们更为强调艺术本体、强调个人感受,所以在作品中显现出很强的表现性特征,有抽象艺术的倾向。这里有一个问题,艺术的本体是什么?很多艺术家都在强调回归艺术本体、回到形式探索,他们不再延续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老一辈艺术家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以至于他们的创作在表达上习惯于晦涩,意旨不太明确。此时山水画又慢慢地从风景画中重新剥离出来。

  由此可以说:风景的概念应该是与历史的概念并置的,而山水更多是一种文化性的视觉语言形式。今天的水墨画创作过于走向对笔墨形式的探索,而越来越没有生活、远离历史。长安画派画家石鲁的《东方欲晓》、赵望云的《高原春晓》、方济众的《三月塞上风光》、何海霞的《春在田间》,其中就有很多现实生活的气息;在罗平安的《高原的律动》、崔振宽的《陕北初冬》、赵振川的《戈壁春居》中可以看到现代主义的、抽象艺术的形式在发生影响,但仍有很多生活的体验在其中;但是今天很多描绘黄土高原的作品,已经陷入图式化的陷阱之中不能自拔。不仅仅是长安画派的继承者,有太多的水墨画家以回归传统为名,离开了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再加上自己领悟能力的不足,以至于他们的作品乏善可陈,无法被放置在这样一个展览空间中去呈现。所以说,艺术创作如何平衡好自我的主体意识与时代精神、历史语境之间的关系,确实是值得深入推敲的问题。

  确实,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术创作观念中,去历史化成为一个显著的特征,以至于用风景的概念去描述和概括这些作品时,显得多少有些捉襟见肘。尽管如此,展览还是用了风景的概念,主要是出于方便广大观众易于接受和进入其中,就像朱德群的《绿色动力》等,从风景的观看角度进入能解决很多观看带来的实际问题,是有效的。概而言之,展览展现了1949年以来风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流变,或者说可能遇见的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在整个观展过程中进一步思考的。

  (作者系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

[ 责编:庞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上海历史博物馆馆藏银器展首尔开幕

  • 杭温铁路首列长轨安全进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3年5月31日,全球首部洞窟式沉浸体验剧《乐动敦煌》在敦煌演出。
2023-06-01 10:05
2023年5月31日,中国图片大赛典藏馆和国史影像基地落成暨中国图片大赛房山赛区颁奖仪式在北京市房山区国史影像基地举行。
2023-05-31 15:48
5月29日,2023年浙江省男子篮球超级联赛在台州市仙居职教中心体育馆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15支篮球队在比赛中激烈角逐。
2023-05-30 10:26
2023年5月26日,山东莒县招贤镇武家曲坊村幸福食堂外,老人们正在排队用餐。
2023-05-28 21:45
2023年5月25日,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银龄工作室洛河镇驿站,志愿者们在辅导孩子们研习伞画。
2023-05-26 16:36
2023年5月24日,西藏林芝市波密县松宗镇龙亚村,绿色的青稞、特色藏族民居、周边茂密的树木、远处的雪山相映成趣
2023-05-26 10:02
2023年4月29日,湖北省襄阳市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一期汉水文化珠链区正式开园。
2023-05-25 10:56
2023年5月24日,山西师范大学举办了以“重塑心秩序,青春再启航”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
2023-05-25 10:36
2023年5月23日,俯瞰长江江苏省张家港段岸边田野,金色的麦田与大桥、民居等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丰"景图。
2023-05-24 10:09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据科研监测数据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制定合理的保护计划,保护区物种种群数量得到了有效保护与恢复,成为鸟类乐园。
2023-05-22 10:00
5月19日,2023中国盐城丹顶鹤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节,在盐城市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开幕。
2023-05-22 08:49
2023年5月17日,在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曾被认为野外功能性灭绝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蒙古郁金香。
2023-05-19 14:14
近年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营造绿水青山城市生态环境,湖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苍鹭、白鹭等多种水鸟在湖岸繁衍生息。
2023-05-17 18:06
5月16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3年职教活动周暨“未来工匠”读书行动启动仪式在该市苏雅拉广场举行。
2023-05-17 10:33
2023年5月15日,初夏时节,新疆库尔勒市孔雀河湿地内生机勃勃,花卉、树木、桥梁和湖水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3-05-16 10:55
2023年5月10日,河南工业大学举行首届阳光体育运动会。本次运动会以“全民运动,健康工大”为主题,共设置26个参赛项目。
2023-05-10 19:41
据悉,此次作品以春天为主旋律,以视角传递出花的娇艳。向生活致敬,歌颂祖国山河壮丽,人民豪迈。此外,也向新时代创新发展蓝图致敬,砥砺奋进的国人倍感振奋。
2023-05-10 11:19
北平街夜市,是该地夜经济特色街区之一,拥有150余家商铺近100个摊位,汇聚了各式陕西以及全国各地特色小吃。
2023-05-04 15:24
近一段时间来,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前往山东淄博,品尝走红的"灵魂烧烤"。淄博市政府和市民积极采取措施为游客提供便利,同时,由居民、机关工作人员等自发组成的数万名志愿者进入车站
2023-05-04 14:33
旅客乘坐的D6942次"夜市美食列车"从齐齐哈尔驶向夜幕下的哈尔滨。 "五一"假期,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为方便旅客出行品尝龙江特色美食,体验哈尔滨夜市文化,临时增开高铁列车,将夜市美食"中央厨房"搬进高铁车厢
2023-05-04 14:2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