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美术的形式创新提供了更多探索的手段,通过推动传统美术与科技元素的整合,为当代美术的创新开辟了新的道路。在美术创作实践中,现代科技与传统美术的有机融合,不仅为美术创作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也进一步推动了相关美术、技术产业的发展。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要积极探索现代科技与美术的融合方法,推动传统美术与现代科技的协同发展,助力当代美术作品多维度的创新呈现。
科学技术与美术创新的深度融合,既是艺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当下美术学科发展的现实需求,通过在美术创作中融入现代科技手段,可以为受众带来更丰富的艺术体验。传统美术由于受到创作条件的限制,在视觉表现形式方面较为单一,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美术的表现形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公众的审美需求。新兴技术的发明与运用,使美术创作者可以突破固有条件限制,创作出更具想象力的美术作品,比如,艺术家可以通过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现个人的创作观念,使作品达到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在美术教育方面,传统美术教育更注重技法的训练和传授,而新科技手段的引入使美术教育更加丰富和多元,学生可以通过数字绘画、三维建模等全方位展现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同时,当代美术作品的展示形式和销售方式也在悄然发生改变,数字艺术品、虚拟艺术展览等新兴美术载体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美术工作者展示作品的平台,相关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对于构建现代美术发展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与创新的兼容性。现代科技与美术创新的融合呈现出一种兼容性关系,融合的基础是既要兼顾传统美术的积淀,又要勇于探索新表现形式的可能性。绘画、雕塑等传统美术形式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经过长期的传承与演进,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语言和技法体系。而当下,现代科技的发展为美术创作带来了新的工具和媒介,极大的拓展了美术创作的多样化可能性。尊重传统与创新并重为原则意味着在融合中保留传统美术的精髓,同时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这就要求艺术家在创作中既能发扬传统美术的精神,又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勇于尝试新的艺术手段和表现形式。比如,在绘画创作中,艺术家可以运用传统的油画技巧,结合计算机绘画技术,创作出更加特别的数字油画。
技术要服务于美学。推动科技与美术的融合创新,要坚持技术服务于美学的基本原则。在美术学科发展历程中,科技一直都应当是助力艺术创作目标实现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作为美术创作的核心,美学理念与画学思想是美术工作者创作时需要考量的首要因素。现代科技作为一种工具,不能直接体现美学价值和观念,其核心价值是在美术作品总体呈现中的创新应用。基于此,在介入新兴科技工具进行美术创作时,艺术家要坚守个人审美和观念为准则,选择和运用的科技媒介为表达而服务,以此实现艺术作品的融合与创新。在美术创作构思阶段,就要深入了解和研究科技工具的转换功能和细节模块,掌握了工具的特点,进而将其巧妙地运用到美术创作中。比如说,在一件数字美术作品构思完成后,艺术家可以运用绘画软件进行绘制和塑造,并结合多种渲染工具,达到过往创作中无法呈现的视觉效果。在美术创作的构思和实施过程中,美术创作者应根据作品视觉的预设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手段,使作品既能充分表达自我的创作动机和意图,又可进一步展现美术作品中蕴含的美学观念,给观众更加多维的视觉体验和回味。
跨界融合的尝试与突破。在艺术概念和视觉形式不断迭代更新的当下,探索科技手段与美术创作融合的可能性,需要将传统艺术中的经典美进行萃取和整合,与现代科技手段深度融合、试错。同时,美术创作者也要与科技专业人士进行合作,共同探索科技与美术的融合创新,跨界合作为美术创作的形式创新、观念表达都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比如,在虚拟现实类型作品的创作实践中,美术创作者需要与相关技术人员合作,共同开发、设计模仿现实的虚拟场景,为观众提供科技介入带来的新颖感官体验。在跨学科技术合作的过程中,美术创作者和科技研究人员要秉持相互包容的合作心态,进而碰撞出思维的花火,共同探讨解决美术创作过程中作品的美学需求和技术手段的兼容性问题,真正实现美术创作和科技手段有效的跨界融合。
数字技术应用于美术创作。在现代美术发展过程中,美术创作者可以通过计算机数字技术开拓全新的美术创作领域,为观众呈现出具有立体形态和动态效果的作品。数字绘画作为重要的视觉表现形式,是传统绘画的数字化延伸,为美术创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从美术学科发展实践来看,传统绘画受到载体空间、材料表现等因素的限制,而美术创作者可以利用数字绘画软件绘制高分辨率作品,来展现出更加细致和生动的效果。并且,数字绘画还可以结合虚拟布光、滤镜处理、材质贴图等实现作品的特效,使美术作品呈现出具有仿真的视觉效果。与此同时,动画是数字美术中另一个重要视觉表现形式,能够为观众呈现出具叙事功能兼顾视觉美的动态作品。在传统动画制作过程中,需绘制大量的手稿,现代数字动画则可以通过软件模拟生成,大大提升了动画作品的制作效能。此外,数字动画还可以结合3D打印技术,创作出三维立体形态的视觉作品,并且能快速实现动画角色成品的量化制作(如动画角色手办)。作为美术工作者,要将传统美学知识和表现语言与现代数字技术进行贯通、融合,全方位提升美术作品的表现力。
创造沉浸式情境体验。当下,虚拟现实技术逐渐运用到各个领域,也为美术创作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艺术家则可以利用该技术开展美术创作实验。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沉浸式体验特点,可以为美术创作注入全新活力,丰富观众的艺术体验。以虚拟现实技术介入创作,美术创作者可以实现再现历史具体场景、构建幻想世界等,这是传统美术(绘画、雕塑等)很难实现的目标,通过虚拟现实的情境营造,可以使观众身临其境的体验亦真亦幻的虚拟世界。比如,美术创作者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作还原古代文明城市遗址,观众则可以漫步其中,感受到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体验到科技与美术创作的奇妙结合。基于此,虚拟现实技术最为重要的功能就是给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为美术创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进一步突破传统美术创作的局限。
注重美术作品的互动体验。在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美术创作正经历着多元化的拓展。其核心目标是实现审美认同的输出,为观众提供新颖的艺术体验,并吸引更多人融入当代艺术的美学体系。AR技术为美术创作的拓展提供了新的应用平台。艺术家可以探索将虚拟艺术作品与现实场景相结合,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使观众能够参与到观看和互动体验中。通过这种方式,艺术家可以获得观众的及时反馈,并对作品细节进行精准的优化和调整,从而不断提升作品的整体品质。
此外,AR技术的引入也使美术作品的展览形式发生了变革。当艺术家在现实展览空间中叠加个人虚拟作品时,观众就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观赏到完整作品及其细节。同时,观众还可以通过触屏、手势等交互方式,与作品进行更深入的互动体验。AR技术的强大功能使得观众与特定场景之间的实时互动成为可能,无需改变现实场景,即可拓展观众的体验与感受。例如,通过在城市街头、广场等公共区域应用AR技术,将虚拟艺术作品叠加于城市景观之中,将城市街道转变为一个开放的、互动的美术展览空间,使观众在任何地点都能享受到来自“虚拟美术馆”的别样体验。
现代科技的工具和媒介为美术创作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作为美术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推动现代科技与美术创作的有机融合,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在创作实践中,也要积极实践科技与美术的融合方式,实现艺术的跨界融合与拓展,持续推动艺术的创新和文化的发展。
作者:余继成,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