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我在初学绘画时最早接触的是素描,从书本中看到徐悲鸿关于素描的著名论点:“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并谨遵其关于素描的“新七法”学习素描。
学习绘画近三十多年,由素描、色彩等西方绘画到中国画的转变;这中间也有过不少思考和疑惑——例如老生常谈的话题:学习中国画要不要素描、要什么样的素描。
怎么理解素描
我认为:学习中国画,兼修素描大有好处。关键是怎么理解素描?中国画需要什么样的素描基础?
素描,顾名思义就是素色的描绘。是指一切用单色来描绘对象、关于感知、认识和表现形的技巧技法,是最为单纯和简洁的造型训练方式方法。今天之所以还要来讨论“素描与中国画创作的关系及影响”,说明直到今天,大部分人对于素描的认知还是狭义的,甚至是狭隘的。当然这有历史和个人认知的原因,我不在此文展开讨论。但我认为,广义地去理解和修习素描,对中国画创作无论是人物画还是山水画、花鸟画都有积极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画的白描(线描)也是素描的一种形态,是进行中国画造型训练的有效手段。甚至可以这么讲:墨色变化、墨分五色等水墨语言,也可以视为素描的一种别样形态。
我们可以先来假设一下,假使没有引入素描教学,中国画就会按照原来的路径沿袭下来吗?会如那些认为素描教学对于中国画创作有消极影响的批评者所愿大放异彩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中国画发展至今,虽然学院式教学以及展览体裁备受诟病,但坚守传统路径的学习者也寥寥无几,且成果乏善可陈。仅有的如近现代大家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等,也是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由于他们特殊的学习经历和际遇,而凸显传统路子的最后荣光。像上世纪80年代受到关注的关良、陈子庄、黄秋园等,也是在经历了几十年西式教学模式后对传统中国画修习方式的回眸,但已是强弩之末。毋庸置疑,传统中国画已经失去了赖以传习的大环境、社会基础,以及欣赏的精英群体。近十几年来随着新的环境变化和价值重建,重新审视中国画的发展,特别是再次探讨素描对中国画学习的影响,是极有意义的。
如何坚持“双修”
就素描与中国画创作的关系及其影响的积极因素而言,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和利用素描这个工具手段辅助中国画的创作,也在于如何坚持传统文化以及笔墨语言和素描训练的“双修”。这一方面取得成功者数不胜数,他们在拓宽传统中国画的面貌和创作风格的多样性上可谓硕果累累。1949年后,培养了很多这方面的中国画创作人才,涌现出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以人物画创作尤甚。如黄冑、叶浅予、方增先、杨之光、刘文西、王子武等中国画创作人才及作品。时风所及,后学者也有不俗的表现,如卢沉、周思聪、刘国辉、吴山明、周昌谷、杜滋龄、谢志高、林墉、何家英等等。他们在笔墨与造型的结合上,以及在表现生活和情感上都有不少精品力作呈现。素描的训练,对这些人物画家和作品发挥了重要的影响。而在山水画和花鸟画领域,同样也有不少画家实现素描和笔墨的结合而变化气质,产生大量的佳作,如李可染、贾又福、陈新华、方楚雄等等。
就素描艺术本身而言,也是一种极好且便捷的绘画形式,很多人对素描艺术的钟爱和坚持,与其艺术成就的高低息息相关。而在中国画领域中,之所以对素描的考试及学习产生质疑和反感,主要还是因为对素描艺术没有好好理解,特别是被调子素描带到沟里去了,学而不化,没能将素描的积极因素转化成为中国画的造型方法。徐蒋体系的素描对于中国画表现现实生活是有积极作用的,然而其权威性也造成这套体系中每一句话都变成金科玉律,学习者亦步亦趋,刻舟求剑。教条化去理解和实践,再加上从业者疏于中国画传统笔墨语言的研习,唯创作内容至上,缺乏艺术思考和语言表现力,从而导致人们产生“素描对中国画学习和创作起到消极作用”这样的印象。其实这样的人和学习态度,就算没有素描教学的引入,一样也是难以出人头地的。
毫无疑问,素描对中国画创作有着非常大的积极意义,尤其是主题性人物画创作,素描教学的功劳毋庸置疑。然而学习中国画,需要什么样的素描?如何教?如何学?我认为这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不能一出现问题,就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和笔墨的倒退以及文化素养的缺失归咎于素描的学习。
实际上,中国画发展到清末民国,基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如果没有素描教学的引入,我想中国画的发展会更加不堪。引入素描教学对于中国画创作,无论是艺术思想观念、形式、造型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虽说中国画传统的某些积极因素由此受到忽略乃至漠视,但这正是现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意义所在。
广州美术学院的中国画教学非常重视素描的训练,在老一辈美术教育家关山月、黎雄才和杨之光的探索和实践中,奠定了以岭南画派创新思维与现代教育体系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折衷中西、融汇古今”,探索出独具广州美术学院特色的中国画教学方法。在造型基础的教学中提倡“四写”(写生、速写、摹写、默写)造型基础训练行之有效的方法,而素描教学正是围绕造型基础这一板块来进行的,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
“中国画需要什么样的素描”,正是我们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基础教学思考的焦点。在作为中国画造型基础的素描教学中,教师和同学们不断应对教学对象的变化和新形势的要求。我们强调对广义“大素描”的认知,把素描作为造型基础训练的主要手段之一,改变长期以来把人物画作为造型基础和素描练习的单一题材,加大对风景、树木、动植物标本等内容的练习。强调速写、默写能力的训练和对传统造型、图式的摹写,紧紧围绕传统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和意象造型观念来开展素描教学。要把线性素描、结构素描作为写生的手法,速写、摹写和默写作为辅助手段,加大书法用笔造型等更加适应中国画造型特点作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改革的方向。(许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