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上海的早晨(油画) 陈钧德
日映岚光轻锁翠(油画) 陈钧德
山野交响(油画) 陈钧德
【艺海撷英】
提起海派,人们会想到“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也有人愿意用“兼容并包”“融汇中西”等词汇来描述。然而,海派的图景到底是怎样的?海派的精神是什么?走进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步入“海派油画大师陈钧德艺术与文献特展”的现场,充满生命律动的画面、斑斓交叠的色块、明快的格调会迅速将你包围。一种烂漫而昂扬的力量,令人沉醉,进而肃然。
这是一位艺术家积六十余载心力,对东西方艺术融合的不懈探索。他的创作,带有鲜明的表现主义特征,却又洋溢着传统写意的趣味,既葆有西方的油画质感,又体现了东方的审美精神,不仅丰富了当代中国油画的面貌,也为油画中国化的路径提供了生动样本。
生于1937年的陈钧德,是我国杰出的油画家、美术教育家,生前为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研究员,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他早年师从刘海粟、林风眠、颜文樑、关良等前辈,续接了中国第一代油画家的精神和品格,又在美学方面实现了创新和突破,成就了海派艺术高地的一座新山峰。他的作品,特别是那一抹抹鲜明的色彩,已成为当代海派油画也是中国油画史上极为鲜明的艺术符号。
此次特展作为刘海粟美术馆的年度重磅展览,历经两年磨砺而成。这是迄今为止对陈钧德作品和文献最为全面的展现,囊括一批首次披露的陈钧德及其师友画稿、书信和照片。展览全面展示了画家60多年的创作生涯,遴选了他自20世纪50年代起不同阶段的代表性作品。其中,有40多年前参加“上海十二人画展”引起轰动的《有过普希金铜像的街》;有1980年参加“刘海粟、颜文樑、关良、陈钧德四人展”的两幅原作;有从未发表过、创作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批自画像;有突破传统表现手法、以金属般闪亮色彩创作而引发关注的《帝王之陵》;有在全国美展获奖、被评论为“品格极高”的《日映岚光轻锁翠》;有充满蓝色梦幻调子的《蒙马特高地圣心教堂》;还有在上海首次露面的陈钧德巅峰之作《梦境》等。全场以深度新闻调查的手法发掘和呈现了陈钧德勇于钻研现代主义艺术的理想、胆魄和献身精神,让观众看到一个艺术青年成长为一代油画大师的卓绝旅程。
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看来,陈钧德的艺术是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追求现代民族风格理想的体现。范迪安说:“很显然,他对20世纪以来前辈油画家所探索的中西融合道路有一种根本的认同,在继承他们的艺术精神的基础上,始终将对时代的感怀与现实生活的感受注入笔端,始终把中国油画应有的中国文化内涵作为研究课题。”
也由此,陈钧德在写意油画上的精研和抒情式表现风格,在多样的当代中国油画中独树一帜。他的艺术,代表了油画民族化探索的高度,是源于心灵也展现出时代文化精神的华章。
色彩成为陈钧德表达情感的独特语言。“他的艺术,最激动人心的部分,就是在色彩的碰撞中显现出阳光的明媚、自然生命的娇艳与灿烂。”有评论说,“陈钧德的艺术在中国油画史上的最大贡献不是中西融合,而是把油画的色彩语言发挥到了极致,从而提升了油画本体的价值与意义。”
陈钧德还是一位出色的美术教育家。自1974年开始回到母校上海戏剧学院任教,直至2008年退休,他在30多年教学生涯里积累的丰富的教案,也在展览中呈现。关于写生,他写道,“何为写生?一向众说纷纭。而我坚信,写生最重要的意义是——写生即写生命!”他那果敢铿锵的课堂表达,不少学子至今犹记。
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鲍薇华说,陈钧德成长于上海,成就于上海,上海是他真正的家园,其作品中大量主题来自上海的城市记忆,其又师承刘海粟,故此,研究和展示海派艺术的刘海粟美术馆举办了此次展览。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本次展览的策展人靳文艺告诉记者,“我们把陈钧德的作品当成文献,用文本叙事加作品叙事的方式,梳理自刘海粟、林风眠、颜文樑、关良等中国第一代油画家以来海派油画的脉络走向。通过展陈创新,让展览见人见事见真情。”
行至展厅尾声,你会深深感到,陈钧德之于上海,早已水乳交融。长期生活在上海,他的艺术创作、情感寄托和灵魂栖居都与这座城市紧密相连。通过对都市蓬勃生机的感受,他笔下的“都市田园”风景得以持续丰富,时代的美感、民族的气息、自然的奥妙流淌其中。他对艺术的传承发展既是海派文化深深滋养的结果,也是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发展的呈现。
展览里,一组照片和画作令人兴味盎然。那是1977年冬天,陈钧德与刘海粟一同去上海复兴公园,在同一位置写生的作品。还有1978年两人先后在上海大厦完成的油画。彼时的上海大厦,是眺望黄浦江和苏州河的最佳观景地,也是感知这座城市发展脉搏的极好入口。在这里,刘海粟绘就了《苏州河之晨》和《上海外滩》,陈钧德画出了他心中的《苏州河》和《上海的早晨》。两代人的同题作品首次“同台展出”,述说了一段师友佳话。这是海派艺术绵延的力量,也是上海这座城市常常令人惊喜、时时予人温暖的所在。
(作者:颜维琦,系本报主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