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书画频道> 收藏 > 正文

钟鸣鼎食 吉金永宝

来源:光明日报2022-01-10 13:5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国学小百科·青铜器漫谈】

  所谓“民以食为天”。如今的中国是美食大国,无数菜式令人眼花缭乱。但在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只有烧、煮、蒸等几种很有限的烹饪方式。鼎最早就是炊煮食材用的,有点像现在的火锅。事实上,类似三足器皿最早都有在下面放炭火加热的功能,如鬲(lì)、甗(yǎn)、爵、斝(jiǎ)等。我们经常能在它们腹底发现烟炱的痕迹。现在一些少数民族比如苗族,还有用“鼎罐”和“三脚”组合起来炊煮食材的习俗。

  鼎的历史非常悠久。河南博物院有一件裴李岗文化的“乳钉纹红陶鼎”,距今已有7000~9000年的历史,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鼎。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先民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后,鼎就逐渐变成了礼器。传说禹曾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为九鼎,并在上面铸刻名山大川、奇异之物,于是“九鼎”就有了王权至高无上和国家繁荣统一的意味。虽然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后来的周礼确实对鼎等青铜器的使用进行了严格规定。《公羊传》何休注云:“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而百姓自然就不能用鼎了。当然,随着周王室日渐衰微,这些规定慢慢成了一纸空文。如曾国在战国初期是一个小国,但在其国君曾侯乙的墓葬中,考古工作者竟然也发掘出了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八簋(ɡuǐ)。类似情况在“礼崩乐坏”的东周并不少见。

  从新石器时代到东周,鼎的功能经历了“人化→神化→礼化→人化”的演变,纹饰风格也不断变化。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兽面纹。兽面纹最早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如国家博物馆的“大盂鼎”和上海博物馆的“大克鼎”,足上端都有浮雕式兽面纹,大盂鼎的颈部还有带状兽面纹,看上去神秘而狞厉。宋代的金石学家把它们统称为“饕餮纹”。所谓饕餮是传说中的上古怪兽,十分贪吃,连自己的身子都吃掉了,只剩下一个头,是贪欲的象征。但商周的兽面纹的真实含义是什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如张光直先生认为在青铜器上铸造兽面纹是为了与神沟通,而陈公柔和张长寿先生认为兽面纹是先由一对圆泡状乳钉变成双目,再逐渐繁复增饰而来,其根源是史前的眼睛崇拜。

  由于鼎在先秦是重要的礼器,所以器主往往会在上面铸刻文字。商代青铜器铭文多为徽记,字数较少,只有器主的族徽或其族名、官名、私名等。如国家博物馆的子龙鼎,内壁近口缘处只有“子龙”二字。而且“龙”字的象形意味特别浓,几乎像一幅小画。到了西周,由于周人比商人更加重视礼制,所以青铜器上除了徽记,还出现了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制、礼仪等情况的长篇铭文。这类长篇铭文一般是详述铸造本器的原因,整体读下来有点像现在的新闻报道。

  例如国家博物馆的“大盂鼎”,器内壁铸铭文19行291字,是现存铭文较长的青铜器。它一开头是“隹(唯)九月”即周康王某年九月。然后是“王才(在)宗周,令(命)盂……”即周康王在都城对盂这个人进行命令和告诫。具体内容,便是周康王讲述了文王和武王的立国经验,让盂效法祖先辅佐王室,并赏赐了鬯(chànɡ)酒、命服、车马、邦司、人鬲及庶人等。这一大段讲完之后,铭文是“盂用对王休,用乍(作)且(祖)南公宝鼎”,即盂颂扬王的美德,制作了纪念祖先南公的宝鼎。最后是“隹(唯)王廿又三祀”,结合开头,我们便知道时间是康王在位第二十三年的九月。这样,便构成了一篇完整的铭文。除此之外,很多青铜器的铭文结尾还会有一段“吉祥话”,学名“嘏(ɡǔ)辞”。如大克鼎的是“克其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以此表达器主的美好愿望。

  我们知道,时代越久远,史料就佚失得越厉害。当年孔子虽然知晓一些夏商的礼制,但还是不敢妄言,就是因为“文献不足故也”。因此,在传世典籍较少的情况下,甲骨文、青铜器铭文等便能起到证经补史的作用,即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拿大盂鼎来说,它的铭文是目前所见西周时期最早的“册命”类出土文献,与其他西周中晚期册命类金文相校,我们就可以了解西周时期册命制度的演变。还有的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历代君王事迹、征伐方国、政治动乱、奴隶买卖、土地转让、刑事诉讼、盟誓契约,宴飨、田猎、联姻等内容。我们藉此可以穿越两千多年的时光,拾起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遗失的碎片,一窥古人生活。

  虽然现在的生活比起先秦发生了巨变,但在重大的场合,我们仍会选择用鼎来纪事。如1995年10月21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总部赠送了一尊“世纪宝鼎”;2009年6月12日,河北农民王三妮将自制的“告别田赋鼎”捐赠给中国农业博物馆;2014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鼎”在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设立……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铭记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也许这就是文物对于我们的意义。那些青铜器看似冰冷,背后传承的中华民族的血脉,却永远温暖如初。

   (作者:吴 比,系国家博物馆馆员)

[ 责编:庞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黑龙江开行首趟民族非遗文化列车

  • 西部科学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