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吴为山以齐白石《墨荷》为灵感创作的雕塑作品《长髯齐白石》
墨荷(中国画)齐白石
客中月光亦照家山(篆刻)齐白石
蛙声十里出山泉(中国画)齐白石
鸦石雁来红(中国画) 齐白石
吴为山以齐白石《鸦石雁来红》为灵感创作的雕塑作品《齐白石》
齐白石客居北京时,有一方印:“客中月光亦照家山。”每见此印,我都感动莫名。尽管齐白石离乡数十载,相隔千万里,依然乡月映心,足见家乡的魅力。
“岳麓云横翠作屏,湘潭水净寒拖练。”湘潭,揽造化之毓秀,得人文之所钟。这里山水自成依傍,俯拾皆为胜景。这里有宋代湖湘学派的“经世致用”,更有今日人民的“敢教日月换新天”,千年文化精神一脉相承。这样的地方,难怪齐白石要朝斯夕斯、念兹在兹,写下、画下那么多真挚感人的诗篇画作。正暗合元代大画家吴镇之诗句:“百年遗迹留人世,写破湘潭梦里秋。”
齐白石的乡思乡愁感动着我,他的艺术带着乡土浓情,打动了无数观者。大至天地气象,小至万物毫厘,由正而变,妙造自然,其巧思、朴拙、率真、妙趣,均在令人叫绝的笔墨造型中体现,洋溢着浓郁深长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气质。
“不是独夸根有味,须知此老是农夫。”伴随齐白石一生的农民情结,可视为其艺术饱含人民性的根由。在他的世界里,家乡是融入血脉的永恒的有机生命体,当他离开时,便像孤雁独去,飞翔于悠远的长空。1919年,他到北京后居无定所,终日彷徨不安,遂筹划返回湘潭。而1921年秋天所作的《孤雁》,正是其心境写照。所以,无论他身在多遥远的地方,总是要深情回眸这片故土。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意笔与工写皆可闻浓郁的土地芳香,可见逸动的柳丝春韵,月照星塘,波动如鳞;一轮红日,千点白帆;牛背上红衣少年手中的风筝,长线凌空,牵动的是游子的乡情……这不仅是齐白石的现实故里,也是他的精神家园,魂牵梦绕,灵感闪现,下笔成意,笔笔通神!
正是这种朴野、纯真的乡情赋予了齐白石过人的艺术勇气。他从湖湘文化的瑰谲中,从乡村匠人的日常经验中,萃取、抽绎、融汇民俗色调与文人意境,“衰年变法”而独创“红花墨叶”,开启了既绚烂亦古朴、既铿锵亦流荡的蔚然气象。
齐白石的画,融汇古今而成三“象”,将客观事物之具象、艺术表现之意象和艺术形式之抽象三者交相呼应,自然呈现。
所谓具象者,乃捕捉表现对象之精微并加以提炼概括,使之形神毕现。如举世皆知齐白石的虾,其墨色的透明和用笔的精炼,神逮运动中虾的动势;齐白石画的螃蟹,寥寥几笔竟使水墨宣纸相遇后的偶然渗化效果与蟹腿绒毛巧妙嵌合,神气活现。
所谓意象者,乃运用妙思巧构之形式纳形、色、声、味于一图。如在《蛙声十里出山泉》中,流泉线韵,蝌蚪如跳动之音符,令观者似听水声潺潺、蛙鸣阵阵,堪称以形表音,画有尽而意无穷的典范。
所谓抽象者,虽表现紫藤、柳条、簸箕、粪叉、箩筐等生活所常见之物,却化为点线面,且富有中国书法特有的遒劲、跌宕、驰骋回转的线条之美。可见,齐白石的抽象不同于西方现代艺术之抽象,实受益于中国篆隶行草书法之美学滋养。他是二十世纪以意象表现具象而臻抽象境界的大师,是以中国式审美及表现而确立的艺术高峰,是可以对话于从文艺复兴达·芬奇到二十世纪康定斯基与毕加索的大师。
齐白石迎来人生与艺术的升华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这位由旧社会过来的雕花木工,得到了党的关怀、人民的热爱,特别是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与尊重,他再也不是一只孤雁,而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百花园中令人瞩目的一株劲松!他也将小我的吟哦感喟转化为对祖国与世界的祝福,以美为天下苍生送福,以美为世界祈求和平与安宁。至此,齐白石真正成为百年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代宗师,一位妇孺皆知、老少咸宜的伟大人民艺术家。
纵观齐白石的艺术人生,他以雕花木工的匠心之工妙合逸笔草草的文人画之意,生成雅俗共赏的诗意笔墨;以淳朴农民的乡土情愫结合士大夫的超拔之逸气,抒发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以写意的“似与不似”神合工笔的“惟妙惟肖”,构成了收放自如、内蕴张力的艺术图式;以水墨晕染的偶然暗合客观对象特质的必然,形成妙不可言的审美奇象;以万物生长之势融合书法线条之韵,创造中国精神的抽象之美;以自我天性汇合诸家之长,由青藤(明代画家徐渭,号青藤老人)、雪个(明末清初画家朱耷,号八大山人、雪个)门下“走狗”(齐白石诗中语)变为“自用家法”的主人。
他,一生都以生活为落脚点、以传统为蓝本、以变法创新为动力,强调眼观心摹经验,汲取民间文化,善用民间智慧,营造了一个“接地气”的美妙艺术世界。
毫无疑问,他是以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笔墨创造,证明了中国画的时代价值。
齐白石,何人也?集农夫、木匠、诗人、艺术哲人于一身,是美的探索者、开拓者、创造者,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更是人类和平的守望者!
齐白石艺术创新的内在理路,也深刻启发并影响了中国百年美术的发展。他的艺术语言、图式经验与美学风范,一方面保持了传统所积淀的文化理想,另一方面则赋予文化理想以新语汇、新结构,从而在拥抱现代的同时对话古今中西,以民族文化的内生性创新力量化解外来文化相遇所带来的矛盾碰撞。这“化解”是通过创造而继承,通过继承与发展而体现传统的价值与生命力。
我的“写意雕塑”理念便是受齐白石及其之前的诸多大师影响,将中国哲学、诗学及书法绘画的“意”和“写”,将“写意精神”融入立体形态的雕塑中。三十多年来,我以写意手法塑过多尊不同的齐白石像,其中不少灵感皆源自白石老人作品的启发。如《独立苍茫——齐白石》受启于齐白石的《中流砥柱》;《似与不似之魂——齐白石像》得益于他的《借山图》;《长髯齐白石》借鉴于他的《墨荷》……于此,大自然的气韵与文化的意象使以齐白石艺术为代表的写意美学在雕塑中有了新的生长点。
齐白石艺术的创作及传播之路,某种意义上就是百年中国美术在自身系统内吐故纳新,实现飞跃,走向世界的缩影。早在上世纪20年代,齐白石的艺术已经开始走出国门,并积累了一定的海外名望。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会不断加深,齐白石的价值将被进一步认识,其影响也必然会越来越大。
齐白石,俨然中国文化精神之形象。
2012年,我的雕塑作品《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被意大利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齐白石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肩而立。2020年,该作品落户达·芬奇的故乡意大利芬奇市,一位湘潭走出去的中国老人,成为达·芬奇博物馆中东方艺术的代表。
中华文明有五个突出的特性,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全面观照齐白石的艺术,便具有这五个突出特性——继承千年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彰显中华美学精神,是为连续性;以自家笔法架起传统与现代、生活与艺术之间的桥梁,是为创新性;终生不变率真本性,追求艺术本真,是为统一性;广学前人时贤,融通书画篆刻与民间美术,是为包容性。齐白石曾经说:“正由于我爱我的家乡,爱我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大地,爱大地上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了我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情感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追逐的,就是和平。”这正说明,白石老人的艺术充满和平性。
齐白石深知,人生总会谢幕,但艺术不朽。步入鲐背之年的齐白石,其艺术就如同他95岁时所创作的牡丹花,依然耀眼热烈,为社会主义的文艺春天增添蓬勃的生命力。正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新时代,齐白石的艺术也必将以鲜明的民族特质以及美好的人性本质而越发凸显其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在坚定文化自信的今天,我们纪念齐白石、研究齐白石、传播齐白石,旨在以其朴素的艺术情怀、真实的生命感动和创新的生动表现,启示并激励今天涌现出更多艺术大家,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让宽广无垠的文化高原上群峰耸立!
(作者:吴为山,系中国美术馆馆长、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