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黄山与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发展
首页> 书画频道> 热点 > 正文

黄山与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发展

来源:光明日报2024-01-23 17:02

  泼墨黄山满庭芳(中国画) 刘海粟

  黄山风景(中国画) 吴镜汀

  山水画凝结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哲思,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吐故纳新、继往开来。20世纪以来,在社会变革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山水画的发展经历了多次转型和突破,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三次。而这三次,都与黄山息息相关。近日,“亦师亦友——中国美术馆藏20世纪黄山绘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展出的六十余件(套)黄山绘画作品,分为“写生传统的回归”“大好河山的描绘”“笔墨意象的升华”三个单元,勾勒出黄山与20世纪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基本线索。

   20世纪初,山水画坛仍流行着清初“四王”摹古临古之风,画家千人一面而少生气。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改造中国画、建设新文艺思想成为推动山水画创作变革的动力。明末清初,石涛以及“黄山画派”多位画家如渐江、梅清等登临黄山,以黄山入画,并在对黄山的感受和描绘中,超脱古法而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可以说,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与黄山密不可分,石涛写下的“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心期万类中,黄山无不有”,更是直接点出了黄山之于山水画创作的重要意义。具有中国写意创新精神的石涛逐渐成为画坛关注的焦点,催生出画坛的另一股新潮流“石涛热”。

  因此,取法石涛等黄山画派诸家,不但是取法其写生传统与“敢言天地是吾师”的笔墨精神,更代表了突破“四王”等正统画派的束缚,将“师造化”与“师古人”相结合的取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包括张大千等。1931年,张大千与其兄张善孖在游览黄山之际拍摄风景照片,并记录下诸多关于黄山与古人笔墨关联的思考。如张大千认为黄山石笋矼“峰峦重复,极类南宋李嵩等笔”,张善孖认为黄山狮子林“诸松夭矫雄奇,非石涛、瞿山(梅清)莫辨”,等等。20世纪30年代,黄宾虹在《山水纪游册》中以简笔勾勒的形式,高度概括出黄山的山形与山势,笔笔干净而有骨力,疏密虚实之间功力毕现。这些以自然山水观照传统笔墨、以传统笔墨滋养自然山水的方式,开拓出山水画创作的新路。

  随着杭徽公路的开通、黄山建设委员会的成立以及吃、住、行等条件的改善,黄山旅游逐渐成为热门。1934年,黄宾虹、张大千、郎静山等艺术家自发组织成立“黄社”,后多次赴黄山写生创作,掀起赴黄山采风写生的热潮。同时,画家的艺术创作也推动了黄山旅游的不断开发。开辟山路,攀登险峰,能够获得前人未有的观看视角与体验。张大千在《黄山画景》中写道:“予从莲花峰顶鸟瞰摄之(文殊院全景),危险万状,为历来游山所未有。虽略昏潆,可亦宝也。”而这俯瞰式的观景和拍摄体验,后转化为《山水册》中俯视重峦叠嶂、树木丛生的画面。

  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精神感召下,山水画家的创作不再只是依循传统文人寄兴山林、放怀丘壑之志,而是将山水画引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祖国”的篇章,构建出新的山水形象。全国各地山水画家以全新的姿态和高涨的热忱走进名山大川,开启了山水写生实践的新天地。黄山地处江南,游经苏、杭,继而溯富春江、新安江而上至黄山,一路山水景色宜人,是一条理想的写生路线。并且,黄山在20世纪上半叶已成为山水画家心仪的写生之地,彼时,无论是去过黄山的老一辈画家,还是刚成长起来的青年画家,都表达出前往黄山一游的心愿。众多山水画家由黄山写生而参与社会主义艺术实践,摸索符合新中国山水画创作风格的转型之路。

  贺天健在对黄山画派的学习中,总结出“石涛得黄山之灵,梅清得黄山之影,渐江得黄山之质”的精辟论述,并在《黄龙松》《天池山》等黄山实景写生中以扎实的传统笔墨技法,丰富了前人的艺术表现力。1954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吴镜汀、董寿平等画家赴江南写生,不仅在黄山留下了不少佳作,还在黄山召开了黄山写生座谈会,探讨了如何着重表现祖国建设中兴旺与喜悦景象等问题。吴镜汀笔下的黄山,既有较为写实的全景式雄秀气象,更有在设色等绘画技法上的表现和探索。《黄山风景》中青、绿、赭、白、红等块面的涂抹,一如其题款“用没骨法写黄山风景”,既有张僧繇、蓝瑛等古人之影,又源自对黄山丰富色彩的视觉感受。而在董寿平的《云汇天都》中,天都峰仿佛随着云的翻滚而飘动,“黄山云雾的变化,将静止的黄山变成了飘动的黄山。我要画的是有动态的黄山,而不是静止的黄山”。其作品凸显了黄山云海的倏忽万变,让观者感受到实为“云动”而疑“山动”的境界。

   20世纪60年代初,赖少其组织师松龄、张弘等一批版画家赴黄山体验写生,赓续徽派版画传统,并结合现实题材和人文景观创作了一系列套色版画。

  改革开放后,黄山得到更深入的文化和旅游开发。苍松盘壑、群峰竞秀、怪石嶙峋、云海缥缈,助推了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迸发。提炼黄山的视觉元素,使自然意象升华为笔墨意象,这不仅是对传统的再认识和再创造,更有力拓展了山水画的表现空间。黄山成为山水画家笔墨语言和图式风格的载体,以表现审美意境、表达艺术思想。

  刘海粟的艺术人生与黄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十上黄山”,每次登临都有常画常新之感。刘海粟“七上黄山”创作的《泼墨黄山满庭芳》以大笔挥毫泼洒,山峰延绵、云气氤氲,除下部的松枝可辨外,一片混沌苍润,仿佛眼中千变万化的黄山之景与心中真挚热烈的黄山之情已融为一体,展现了雄浑壮阔的正大之气。同样是表现黄山烟云,吴冠中的《忆黄山》则简练素雅。与其多以错综复杂的点、线表现黄山的画作不同,该作品中只有看似简单的几笔描绘:大面积的淡墨表现出云的厚度与深远感,少量浓墨点缀的山峰似从云层中穿出,一轮红日仿佛在云海中浮沉。如吴冠中所言,“许多中国画家从黄山获得了美感的启示,特别是山石的几何形之间的组织美:方与尖、疏与密、横与直之间的对比与和谐。尤其,高高低低石隙中伸出蛇松,那些屈曲的铁线嵌入峰峦急流奔泻的直线间,构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线之乐曲”。

  每位山水画家的心中都有一座黄山,在不同的黄山印象下,诞生了各具特色的山水图式与笔墨情感。李可染曾在黄山游历数月,感慨“要画好中国山水画,必须在黄山山水写生中去学习体验。黄山天然多巧石,奇松姿态美,山岩多皴法,最宜山水画”。此次展览虽无其作,但其学生张凭的《黄山晓色》秉承了李可染“逆光山水”的崇高、凝重之感,该作品将天都峰、莲花峰等山景,百丈泉、人字瀑等水景汇聚一堂,表现出纪念碑式的山水气象。而梁世雄的《黄山胜境图册》则分别以十帧不同的黄山画面,串联起山、石、松、云的基本面貌,尤其是以水墨的点染营造出烟云迷蒙的淋漓感,仿佛使人穿行在黄山中,从中可感知在黄山写生时的畅快。魏紫熙的《云涌玉屏峰》以浓重的笔墨渲染出黄山的险峻与坚实之感,云雾仿佛涌动的海潮,缭绕在巍峨交叠的山峰周围,些许鲜艳的红色提亮了画面空间。

  总的来看,今天的黄山已超越一种图式、一种题材,成为艺术创作的母题,成为山水画家“师造化”的梦想之地。由黄山自然之美所提炼出的审美元素与笔墨意象,不断启示着绘画技法、形式、意境的突破,更成为山水画创作不竭的灵感源泉。

   (作者:吴彧弓,系中国美术馆馆员)

[ 责编:庞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黑龙江开行首趟民族非遗文化列车

  • 西部科学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