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3月16日,以重庆本土著名美术家、教育家万从木先生为原型创作的长篇小说《从木传》作品研讨会在重庆市永川图书馆举行,万从木先生的曾外孙、《从木传》作者刘辰希以及中国作协等有关行业专家学者齐聚永川,围绕万从木生平事迹、文学创作、近现代美术教育发展进行研讨。
万从木1899年出生于重庆永川县大安场(今永川区大安街道),是近代著名美术家、教育家,重庆历史文化名人,别署竹山山人、停云阁主,因其擅画松树,人们又称他为“万松木”。
万从木早年就读于上海美专,后赴日本西京美术专门学校学习,1921年回国在景德镇作瓷画,后返重庆任教并创办《世界美术画报》,期间多次举办画展,在当时颇有影响。为振兴中国美术教育事业,改变旧社会的落后面貌,他与杨公庹等人于1925年共同创办了西南地区第一所实施新式美术教育的美术专科学校(今四川美术学院),任校长二十余年,培养了大批美术、艺术人才。
小说《从木传》以万从木的人生经历为故事线索,立足基本史实、紧扣时代脉搏,讲述从木早年求学、青年办学、晚年兴学,在国难深重的年代里以教鞭、画笔为武器,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中国美术事业,践行教育救国理想的传奇故事,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张力十足、浓厚丰满的人物形象。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认为,《从木传》是一本超越文学意义的书,它不仅彰显了文学对历史讲述的独特作用,更对如何讲好讲活“艺术家故事”提供了可循经验。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表示,《从木传》以万从木先生的求学办学经历为主线,将抗战时期大后方文艺和教育战线发生的故事通过文学形式表达了出来,既忠实于历史的真实又结合了小说的想象,笔法从容淡定,火候把握到位,极富张力的描绘出了个人、历史和时代的紧密联系,是一部很值得分析和探讨的优秀作品。
《文艺报》副总编辑刘颋表示,战火纷飞的年代,文化具有滋养和抚慰人心的作用,但长期以来重庆乃至西南地区很多丰富抗战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文学挖掘,《从木传》的创作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些空白。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重庆市作家协会原主席、国家一级作家黄济人说,万从木出生、成长在重庆这片土地,倾注毕生心血投身于教育救国事业,《从木传》立足基本史实再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传奇故事,对我们研究抗战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市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重庆现当代美术研究所所长、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凌承纬分享说,万从木先生是西南地区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先行者、开拓者之一,不能被忽略和遗忘。小说《从木传》从零散的、碎片式的史料入手,巧妙的处理了文学创作中虚与实的关系,以其笔下的文学创作成就且丰富了历史的真实,作为一部文艺作品来说非常可贵。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市作协评论创委会副主任凌孟华说,从木先生是中国抗战文化星空的一颗“明星”,《从木传》将其生平、作品以及精神通过长篇小说的方式予以呈现,对进一步深入研究重庆本土文艺史具有启示意义,是重庆出版界的一部精品力作。
据了解,2007年9月,万从木先生女儿携家属回永参观,对永川文艺工作给予了充分认可,当即表态捐赠从木先生遗作仿“十八描法”、《风尘三侠》等收藏品20余件,用于设置万从木先生作品展厅。至此,从木先生作品荣归故里、落户永川。2013年,重庆市举办题为《回响——重庆美术六十年》的大型艺术文献展,万从木的作品第一次走进了重庆美术馆。
“万从木作为重庆本土美术家、教育家,他的一生是中国一代美术教育人奋斗的缩影。扎根这片土壤,讲好这些故事是我的责任和义务”。万从木先生的曾外孙、《从木传》作者刘辰希说。
“历史是城市独特的记忆,文化是城市流淌的血脉”。近年来,重庆永川区把发展和繁荣文化事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构建“五大高地”、实施“七大工程”为主要抓手,加快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并取得积极成效。“接下来,永川将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文艺人才的培养和文艺创作的扶持力度,持续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为文化强市贡献更多的永川力量”,重庆市永川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小梅说。
据悉,本次研讨会由重庆市委宣传部指导,重庆市永川区委、区政府、重庆市作家协会、重庆出版集团联合主办,中国作协等有关行业专家、市区级单位、高等院校学生等共计90余人参加。同期,永川博物馆还将举办“万从木书画展”等系列活动。(丁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