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一线讲述】
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之一。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热”的兴起,博物馆中的教育活动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如何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博物馆教育职能,将文博资源与教育资源紧密融合、建立馆校合作长效机制,已经成为新时代博物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首要课题。
2021年9月,苏州博物馆西馆试运行,设有通史陈列馆、苏作工艺馆、苏色生活馆(数字馆)、国际合作馆和探索体验馆五大场馆。秉承“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的指导思想,在西馆设计之初,我们就在思考如何突出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不仅策划了针对3至12岁青少年儿童的探索体验馆,还以12项“@苏博”品牌教育活动为引领,努力为全年龄段观众构建“博物馆学校”,让观众在开放式、互动式、探索式的体验中了解苏州,放眼世界。
我们充分运用展厅中的教学课,开展跨学科教育,启发观众的不同思考。例如在举办“罗马:城市与帝国”特展期间,博物馆组织了“聆听苏博”活动,将西方音乐与中国古典音乐相结合,让观众深层次感受古罗马文明和中国古代文明的碰撞与融合。同时,开展少年“唱诗班”招募工作,与苏州青少年交响乐团等社会团体合作,为青少年打开一扇学习之窗。
2023年,基于“博物馆学校”的建设理念,以“全年龄覆盖、全人群覆盖、全内容覆盖”为目标,我们成立了“苏州博物馆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共14家,涵盖了学龄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等领域。联盟成立后,苏州博物馆与各个学校开展深度合作,设计开发了吴门书画鉴赏研习营、“姑苏风物”文博系列课程等14项教育项目,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同年,我们以苏州博物馆教育联盟为平台,吸引了苏州全市30所学校师生走进苏州博物馆,开展座谈交流、参观研学、社会实践等各类活动201场,累计5567位师生参与。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贡献博物馆力量。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赵斌艺、龙军、赵嘉伟、苏雁、胡晓军、李玉兰、王洋、李建斌 本报通讯员 薛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