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珠圆玉润:历代名家画枇杷
首页> 书画频道> 热点 > 正文

珠圆玉润:历代名家画枇杷

来源:新华网2024-06-17 17:34

  (明)沈周《卧游图册》-枇杷

  初夏的果园里、路边,高高的枇杷树上,一颗颗珠圆玉润的枇杷挂满了枝头、非常诱人。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历代名家笔下的枇杷吧。

  赵佶 枇杷山鸟图

  宋 赵佶 枇杷山鸟图

  26.9×27.2cm 绢本墨笔 纨扇页

  宋徽宗的传世作品有二十余件,大多为花鸟,他的花鸟画有两种风格,一为清淡水墨,一为鲜艳浓丽。

  《枇杷山鸟图》属清淡水墨一种,扇面中的枇杷以折枝的形式表现,使得累累的果实和繁茂的枝叶变得更为突出。左下方,一只山雀在枝头栖息,翘首回望翩翩起舞的凤蝶,神情警惕而生动。整幅作品没有工笔画勾线的痕迹,纯用水墨勾染,却更显现出灵动的意境。

  这幅画上同样珍贵且有意思的是,扇页对开有另一位皇帝留下的题诗,他被喻为清代的“点赞狂魔”,他就是乾隆皇帝。“结实圆而椭,枇杷因以名。徒传象厥体,奚必问其声。鸟自讬形稳,蝶还翻影轻。宣和工位置,何事失东京。”乾隆正是借这首诗抒发对宋徽宗精于绘画、工于构图,却丢了国家的感慨。这张画也是两个皇帝相隔数百年的一次遥相呼应,一个绘画,一个题词。

  林椿 枇杷山鸟图页

  宋 林椿 枇杷山鸟图页

  26.9×27.2cm 绢本设色

  《枇杷山鸟图》描绘的是江南五月,成熟的枇杷果在夏日的光照下分外诱人。一只绣眼翘尾引颈栖于枇杷枝上正欲啄食果实,却发现其上有一只蚂蚁,便回喙定睛端详,神情十分生动有趣。枇杷枝仿佛随着绣眼的动作重心失衡而上下颤动,画面静中有动,妙趣横生。

  林椿作为南宋画院的画家,谁都会对绣眼鸟极度敏感的。因为宋徽宗曾经画过一幅《梅花绣眼图》。那幅画中,一只绣眼鸟俏立梅树枝头,鸣叫顾盼,神情十分动人。

  《枇杷山鸟图》中绣眼的羽毛先以色、墨晕染,随后以工细而不板滞的小笔触根根刻画,表现出鸟儿背羽坚密光滑、腹毛蓬松柔软的不同质感。枇杷果以土黄色线勾轮廓,继而填入金黄色,最后以赭色绘脐,三种不同的暖色水乳交融,从而展现岀枇杷果成熟期的丰满甜美。枇杷叶用笔致工整细腻的重彩法表现,不仅如实地刻画岀叶面反转向背的各种自然形貌,且将叶面被虫儿叮咬的残损痕迹亦勾描晕染得一丝不苟。稳健扎实的写实功底,是南宋画家的集体特色。正因为下足了写实工夫,林椿的花鸟果品,件件栩栩如生。

  易元吉 宋人画枇杷猿戏图

  宋 易元吉 宋人画枇杷猿戏图

  165 ×107.9cm 绢本设色

  画种有两只猿,一只坐在干身上仰颚凝望,另一攀挂枝梢,调皮地来回摇晃,还又回头观望。两只猿黑黝黝、毛茸茸的毛皮触感,让观者似乎伸手可及。从画面上来看,枇杷树的枝干上下各一段,并未相接,观赏时却有著相连的感觉,这种画外之意,正是作者别出心裁的安排。

  崔白 《枇杷孔雀图》轴

  宋 崔白 《枇杷孔雀图》轴

  183.1×109.8cm 绢本设色

  画中有一对绿孔雀,一隻停歇在枇杷树干上,另一行走于花丛间。上方并有绶带、黄腹山雀陪衬,太湖石旁盛开著各色花卉。画面异常热闹,富有装饰性。此图的风格不同于崔白其他传世作品,画面富丽堂皇,显示出了崔白对黄筌父子画风的传承,应是其尚未变法以前的作品。整幅作品为全景式构图,丰满繁复。禽鸟造型体态雍容,逼真生动,惟妙惟肖。

  吴炳 八哥枇杷图

  宋 吴炳 八哥枇杷图

  31.1×31.1cm 绢本设色

  此团扇绘一八哥立于枇杷枝上,其羽毛眼喙皆描绘精致。枇杷设色浅淡,叶之明暗向背交代清楚。

  沈周 枇杷图轴

  明 沈周 枇杷图轴

  133×36.6cm 纸本设色

  “弹质圆充飣,蜜津凉沁唇。”枇杷入口的滋味,在沈周的笔下如此诱人。

  此画以淡墨画枇杷,墨色清润淡雅,薄而透明,是即兴神来之笔。枇杷剪裁得体,运笔流畅,结构严谨。沈周的花鸟虫草等杂画,或水墨,或设色,其笔法与墨法,在欲放未放之间,以后经过陈淳的继承与发展,开启了徐渭的泼墨写意,而又经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的推波助澜,形成了一股巨大洪流,在发展中国写意花鸟画上,沈周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虚谷《枇杷图》轴

  清 虚谷《枇杷图》轴 上海博物馆藏

  虚谷《枇杷图》是写生之作,画枇杷数枝,枝干直挺,穿插交错而又层次分明。构图顶天立地,生机勃勃,用逆笔、枯笔,粗细有致,给人以鲜明的节奏感。设色明丽,显出枇杷长势壮盛,个个饱满,把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背景虽无它物,却充满空寥寂静之意。整幅画冷隽峭秀、傲岸清高,反映了画家本身的性格。

  吴昌硕 枇杷

  吴昌硕在一幅《枇杷图》上有:“五月天热换葛衣,家家庐橘黄且肥;乌疑金弹不敢啄,忍饿空向林间飞。”

  吴昌硕(款)枇杷

  吴昌硕 枇杷

  吴昌硕 枇杷

  吴昌硕 枇杷

  吴昌硕 枇杷

[ 责编:庞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云南孟连:“国牛”迎来丰收季

  • “龙马”奔腾踏九霄——记神舟十九号航天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政府的扶持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4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点赞延安菌舰,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添彩!
2024-10-24 17:48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2024-10-24 11:18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10-24 11:16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4-10-24 11:07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逐梦之路”媒体采访团走进延安宜川县,追寻“悬崖造林队”的故事。
2024-10-24 10:27
陕北说书最近火爆出圈,董宇辉在直播中表示向往陕北文化,想成为一个陕北说书人。这一段陕北说书,带你行走在延安的绿水青山间。
2024-10-24 10:2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数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延宏介绍,延安的地域特点适宜建立算力中心,要把平台搭建好,把更多的企业引到延安,建立归属在延安的算力中心,更好的服务延安、服务陕西。
2024-10-24 10:18
“圣地蓝”成延安靓丽新名片!近年来,延安出台多项措施积极推进环境治理,有效减少空气污染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2023年达到323天,让蓝天白云常驻延安上空。
2024-10-24 10:07
如今,延安子午岭林区有目前已知的国内最大野生华北豹种群。随着延安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其种群栖息地向北扩散近五十公里!
2024-10-24 10:05
10月22日,在南泥湾,“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采访南泥湾,齐声合唱经典曲目《南泥湾》,在歌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昔日的开荒景象,感受到了那份自力更生的坚韧精神。一曲《南泥湾》,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4-10-23 17: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