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文物修复:培养复合型人才迫在眉睫
首页> 书画频道> 热点 > 正文

文物修复:培养复合型人才迫在眉睫

来源:光明日报2024-07-15 17:10

  中国美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系学生在进行陶瓷修复课程实践。资料图片

  明刻本《六书通》修复前。资料图片

  明刻本《六书通》修复后。资料图片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图像处理人员在拼接壁画图像。新华社发

  西晋青瓷虎子修复前。资料图片

  西晋青瓷虎子修复后。资料图片

   【记者观察】

   我国是文物大国,文物数量大、种类多,大量待修复文物深藏于文博单位库房之中。文物修复与保护,需要一支强有力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来支撑。然而,我国现有的文物修复人才与文物数量不甚匹配,其中具备精湛修复技艺与知识水平的文物修复师更为稀缺。

   用匠心和妙手守护千年文脉的“文物医生”缘何奇缺?如何推动文物修复人才培养?这些问题成为制约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瓶颈,亟待文保行业以及全社会的重视和解决。

  1.文物的抢救性保护至关重要

  文物是人类历史生活发展历程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研究、艺术、科学考古价值的珍贵文化遗产。所有被称为文物的文化遗产的共同点,就是不能再生产,只能最大限度地将其长久地保存下去。彩绘陶器、壁画的褪色剥落,金属类文物的有害锈蚀,木构、纸张的腐朽、虫蛀和霉变……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类文物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为了延续它们的“生命”,再现它们的文化与艺术价值,文物修复与保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籍修复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古籍消亡的速度。”古籍修复是文物修复中纸质文献修复最大的业务。采访中,一位资深古籍修复师表示,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创造了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但时间的流逝让大量古籍遭受不同程度损毁,大量因酸化而变黄、变脆的纸质文献需要先进技术和工艺的保护,“抢救它们,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文物的抢救性保护至关重要。全国各大文博机构、民间机构有大量艺术品因保护、保存不善而遭到损坏,还有许多艺术品由于年代久远而自然老化,亟待专业性的修复和维护。”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院长王颖生说。

  据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6.67万处、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现有各类文物机构10562个,其中文物保护管理机构3518个、博物馆5132家,从业人员16.24万人。算下来,每个机构平均仅有15人从业,文物修复师数量则更是少之又少,平均每个机构不足1人,优秀的文物修复师比珍贵文物还稀少。人才缺口大,成为当前制约文物修复行业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

  2.文物修复人才缘何奇缺

  由于年代久远、文物形式多样,书画、陶瓷、建筑等不同门类的修复人才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各有不同,而每个门类之下,也涉及物理、化学、材料、生物、美术学等多学科知识。

   “以园林建筑彩画为例,一名彩画工不仅需要掌握木工、建筑知识,还要有美术学基础,会画国画山水、花鸟、人物等。”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建油漆彩绘”代表性传承人李燕肇说,“建筑彩绘既是技术也是艺术,不沉下心来十几年打底子,是不可能做好的。”

  今年58岁的李燕肇,从16岁开始学习园林古建彩绘,曾负责故宫太和门东西庑房及周边建筑群的彩画修缮大型工程。多年从事古建筑彩画保护及修复工作,李燕肇深感人才传承的重要性。他表示,随着技艺纯熟的传承人、匠人们退休离岗或辞世,许多原来习以为常的文物建筑修缮技艺逐渐变成了绝学,甚至濒临失传。

  为了传承古建筑彩绘技艺,园林古建非遗传承中心专门开设了传承人工作室,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培养实操人才,储备人才力量。即便如此,修复技艺的传承仍然面临人才难接续的困难。

  李燕肇说:“园林古建工作需要长时间在户外工作,在脚手架上爬上爬下,工作环境艰苦。虽然现在有很多修复专业的大学生,但愿意真正进入一线工作的很少。而一线建筑工人则普遍缺乏建筑理论知识和美术基础,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修缮问题。”

  随着科技进步,文物修复已不单单是手艺活,而是变成了科技与艺术结合的跨学科专业。以故宫博物院为例,故宫文保科技部不仅有书画、钟表、金石、陶瓷、织绣等多门类的文物修护工作室,还专门设立文物科技实验室,配备国内外高科技的扫描、检测仪器,帮助分析和研究文物的年代、材料、制作工艺等信息。为了适应高科技的需求,其准入机制也是高门槛,所招聘岗位多要求博士学位。

  高学历、跨学科,成为文博机构招聘的一大特点。以2024年上海博物馆招聘为例,文物科技保护门类下的两个岗位均要求硕士及以上学位,“有机质文物保护”要求文物保护、应用化学、有机化学、纺织(工程、材料、化学与染整)方向相关专业;“热释光测定年代”要求科技考古、文物保护、物理学、光学、材料学以及仪器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具有实验仪器操作、运维及数据处理基本技能。

  一位博物馆资深工作人员表示,文物修复是“实践出真知”,即使具备了高学历,真正进入岗位之后,仍需要较长时间的实际操作训练,才能够成长为合格的文物修复师,而学历门槛的水涨船高,有时候会产生“悖论”——长时间在校学习,反而使得热爱文物修复的年轻人无法快速进入行业,这也成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难题。

  3.加快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2021年,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文物局联合颁布的《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是继2015年“文物修复师”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之后,文物人才队伍建设又一里程碑式事件。标准对壁画彩塑、纺织品、金属、陶瓷、纸张书画等十三个门类的职业功能、技能等级等做出了详细规定,意味着文物修复师职业制度的推行有章可循,有利于促进文物修复行业的专业化、标准化。

   近年来,在国家对文物保护事业的大力推动下,一批高等院校先后开设了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相关的本科专业。

  广州美术学院油画材料与修复实验室主任贾鹏分析,此类专业的院校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综合性大学,如北京大学、西北大学等,侧重培养文物保护科技人才,少数院校有文理科交叉、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知识相结合的课程配置;第二类为综合性艺术学院,如南京艺术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等,以文科艺考生为培养对象,特点为重艺术与技能,侧重对动手技能方面的培养;第三类为独立建制的美术院校,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特点为艺术与科技两手抓,注重艺术品保护与修复专业建设。

  王颖生介绍,目前一些修复专业院系的科学实验室配备了国际一流的科研仪器,比如扫描电镜配EDS、显微拉曼光谱仪、离子色谱、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等。“我们希望培养的学生具备较高的美学修养、绘画造型能力,同时又要具备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对材料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利用科学设备进行艺术品修复的技能。”王颖生说。

  文物修复专业的职业教育也在不断完善中。教育部、国家文物局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新时代文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物修复与保护”是其中重要的专业方向。

  针对长期存在的文物产教“合而不融”问题,意见指出,要重点强化产教融合,将认定一批文物产教融合基地,主要考察职业学校、文博单位共商培养方案、共组教学团队、共建教学资源,共同实施学业考核评价,推进教学改革;同时,支持文物行业业务骨干、全国技术能手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职业学校教师到文博单位挂职锻炼。

  加强文物保护和修复人才队伍建设,重塑符合新时代文保事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方能更好筑牢文保事业发展根基。“随着教育部门积极支持文物修复相关专业建设发展,该专业方向的中高职、本科毕业生数量不断增长,文物修复资质逐渐向社会企业开放,文物修复师队伍数量将在社会层面上得到极大补充。”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馆员张晓彤表示。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玉梅、于园媛、方莉)

[ 责编:庞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云南孟连:“国牛”迎来丰收季

  • “龙马”奔腾踏九霄——记神舟十九号航天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政府的扶持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4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点赞延安菌舰,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添彩!
2024-10-24 17:48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2024-10-24 11:18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10-24 11:16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4-10-24 11:07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逐梦之路”媒体采访团走进延安宜川县,追寻“悬崖造林队”的故事。
2024-10-24 10:27
陕北说书最近火爆出圈,董宇辉在直播中表示向往陕北文化,想成为一个陕北说书人。这一段陕北说书,带你行走在延安的绿水青山间。
2024-10-24 10:2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数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延宏介绍,延安的地域特点适宜建立算力中心,要把平台搭建好,把更多的企业引到延安,建立归属在延安的算力中心,更好的服务延安、服务陕西。
2024-10-24 10:18
“圣地蓝”成延安靓丽新名片!近年来,延安出台多项措施积极推进环境治理,有效减少空气污染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2023年达到323天,让蓝天白云常驻延安上空。
2024-10-24 10:07
如今,延安子午岭林区有目前已知的国内最大野生华北豹种群。随着延安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其种群栖息地向北扩散近五十公里!
2024-10-24 10:05
10月22日,在南泥湾,“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采访南泥湾,齐声合唱经典曲目《南泥湾》,在歌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昔日的开荒景象,感受到了那份自力更生的坚韧精神。一曲《南泥湾》,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4-10-23 17: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