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不断提升石窟寺保护利用水平
首页> 书画频道> 热点 > 正文

不断提升石窟寺保护利用水平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9-11 11:20

  【文化评析】

  作者:张晓玮(故宫博物院考古部副研究馆员)

  在世界遗产的“石窟寺”门类中,我国石窟寺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据国家文物局最新消息,经过70多年努力,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重要石窟寺重大险情基本消除。

  石窟寺是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的重要类型之一,主要指开凿于山崖上的洞窟式寺院遗迹,是建筑、雕塑、壁画等艺术的综合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据统计,我国石窟寺及摩崖造像共5986处,包括石窟寺2155处,摩崖造像3831处,共保存了484867尊造像、427处壁画、285尊泥塑、1108处彩绘。石窟寺主要分布于河南、山西和甘肃,摩崖造像集中分布于四川、重庆、西藏和山西等地。

  我国石窟寺的开凿约始于3世纪,兴盛于5至8世纪,最晚的可至16世纪。由于石窟寺在赋存环境、主体构成、建造材料等方面的特殊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大于其他门类的文化遗产。历经千余年的岁月洗礼,石窟寺结构失稳、风化残缺、裂隙渗水、微生物等典型“病害”多发,尤其是岩体开裂、坍塌等病害可导致石窟寺毁灭性破坏,对石窟寺的保护与利用提出诸多挑战。

  我国石窟寺保护经历了一个从新中国成立前看守调查、新中国成立后抢救性保护,到21世纪以来多学科介入,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应用的阶段。中国在借鉴西方相对成熟的保护体系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石窟寺独特的地理、历史、传统文化特色,在石窟寺本体修缮加固、监测预警与数字化保存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石窟寺保护理念与方法,有力提升了我国石窟寺的保护利用水平。

  实现岩体保护加固与文物修复的技术新突破。近年来,敦煌研究院逐步总结形成了壁画彩塑、崖体保护加固、石窟监测预警、文物数字化等成套关键技术体系。这些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敦煌研究院管辖的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庆阳北石窟寺6处石窟寺的日常保护管理。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刻等石窟寺也陆续建立保护机构。此前,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项目团队从保护理念、病害机理、勘察技术、加固技术等方面深入回顾梳理了石窟寺岩体保护加固当前研究与实践现状,说明岩体保护加固始终是我国石窟寺保护中最重要、最迫切的内容。近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刘汉龙的项目团队致力于新兴的微生物岩土工程研究,将微生物矿化过程应用于岩土工程,以提高土体强度、渗透性。通过大量实验,验证了微生物矿化加固技术对石质文物、土遗址和可移动文物等修复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并且具有兼容性好、强度高、耐候性强、绿色环保等优势。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大足石刻等多处文物的保护,修复效果良好。

  建立预防性保护监测预警体系。近年来,作为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的敦煌石窟率先引入现代风险管理理论,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可能对莫高窟造成负面影响的风险,实现了主动的预防性保护。在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监测中心,有一整面墙的巨大实时监测屏,依托在窟区范围内投放的600多个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建立阈值管理、防沙系统、预警监测等体系,进行全面而精细的环境与文物监测。这套体系对自然大环境、洞窟微环境、文物本体、崖体、游客承载量等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交互分析,为预警监测及开展预防性保护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这一模式,已在被称为“中国石窟艺术之乡”的甘肃推广,目前已完成6处石窟群的实时监测联网,下一步还将拓展至中小石窟群,建立甘肃省级监测预警平台,并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进行技术辐射和推广。

  科技赋能保护利用,数字化让石窟寺“活”起来。“数字敦煌”项目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敦煌壁画数字化工作规范,制定了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日常数字化采集与后期处理工作,实现了敦煌石窟文物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新媒体传播和文化创意也插上了“数字敦煌”的翅膀,让石窟文物“活”起来。据悉,“数字敦煌”资源库第一期中英文版本已于2016年和2017年先后上线,实现了在保护前提下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的全球共享;石窟寺考古探索建立数字化考古信息采集、存储标准规范,未来,实现互联共享的石窟寺资料信息数据库也向更多的国家和公众诠释着我国对文化和历史的呵护与守望。

  当前我国重要石窟寺重大险情基本消除,其实践工程的研究性、示范性作用,将为提升中小石窟寺抵御自然与人为风险的能力提供借鉴。石窟寺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杰作,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独特载体和历史见证。我国倡导国际合作与交流、多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形成“价值阐释—监测预警—环境控制—灾害治理—保护修复”于一体的中国石窟寺综合保护理念,将进一步提升石窟寺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利用水平,为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光明日报》(2024年09月09日 16版)

[ 责编:庞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云南孟连:“国牛”迎来丰收季

  • “龙马”奔腾踏九霄——记神舟十九号航天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政府的扶持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4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点赞延安菌舰,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添彩!
2024-10-24 17:48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2024-10-24 11:18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10-24 11:16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4-10-24 11:07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逐梦之路”媒体采访团走进延安宜川县,追寻“悬崖造林队”的故事。
2024-10-24 10:27
陕北说书最近火爆出圈,董宇辉在直播中表示向往陕北文化,想成为一个陕北说书人。这一段陕北说书,带你行走在延安的绿水青山间。
2024-10-24 10:2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数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延宏介绍,延安的地域特点适宜建立算力中心,要把平台搭建好,把更多的企业引到延安,建立归属在延安的算力中心,更好的服务延安、服务陕西。
2024-10-24 10:18
“圣地蓝”成延安靓丽新名片!近年来,延安出台多项措施积极推进环境治理,有效减少空气污染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2023年达到323天,让蓝天白云常驻延安上空。
2024-10-24 10:07
如今,延安子午岭林区有目前已知的国内最大野生华北豹种群。随着延安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其种群栖息地向北扩散近五十公里!
2024-10-24 10:05
10月22日,在南泥湾,“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采访南泥湾,齐声合唱经典曲目《南泥湾》,在歌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昔日的开荒景象,感受到了那份自力更生的坚韧精神。一曲《南泥湾》,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4-10-23 17: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