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心匠构尽远江意——历代《烟江叠嶂图》探析
首页> 书画频道> 热点 > 正文

心匠构尽远江意——历代《烟江叠嶂图》探析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10-20 02:50

  作者:张荣国(山东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烟江叠嶂”作为中国古代画史上的经典画题,指由重山叠嶂、雾霭云烟、浩渺江水等景致构成的山水画创作。已知现存最早的一幅《烟江叠嶂图》为五代画家巨然所作,但其原名是否即此已无从考证。可以肯定的是,北宋画家王诜的《烟江叠嶂图》确立了这一经典画题的含义和功能,并在画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历代知名画家——无论是南宋的夏圭,元代的钱选、赵孟頫、吴镇,还是明清时期的沈周、文徵明、董其昌,以及王鉴、王翚、王原祁、罗牧、查士标等都曾绘有《烟江叠嶂图》,其中许多作品直接或间接承袭自王诜的《烟江叠嶂图》。

心匠构尽远江意——历代《烟江叠嶂图》探析

烟江叠嶂图(青绿本)王诜

心匠构尽远江意——历代《烟江叠嶂图》探析

烟江叠嶂图(水墨本)王诜

  1.诗韵山水 画题确立

  王诜与画家王巩(王定国)、苏轼亦师亦友,均曾遭受贬谪。元祐三年(1088年),王诜相继为二人画了同题的《烟江叠嶂图》,分别为青绿本和水墨本。

  其中,青绿本是王诜为王巩所作,画面左侧为山林溪涧之景,右侧江岸点缀少许林木,中间江景计白当黑,烟波浩渺,视野开阔。其画境与苏轼的《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中的前十二句诗颇为吻合:“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但见两崖苍苍暗绝谷,中有百道飞来泉。萦林络石隐复见,下赴谷口为奔川。川平山开林麓断,小桥野店依山前。行人稍度乔木外,渔舟一叶江吞天。”从画面中清雅而不失富丽的青绿设色,结合当时王巩已回朝被重用的现实语境来推测,此作品表达的并非简单的“归隐”主题,可能还包含对于友人出仕的鼓励。

  水墨本则系王诜为苏轼所画,卷后苏轼与王诜的四首唱和诗是解开此画含义的密钥。细观画面可以发现,其内容、意境与王诜的第二首唱和诗最为匹配。如画面右方重峦叠嶂,烟云萦绕山间,与诗句“惯见岭云和野烟”的意境如出一辙;前景树林间三位行者跋涉在小径上,中间为一执杖高士,似与前方结伴而行的友人畅谈,一童子携琴紧随其后,此景所对应的诗句为“杖藜芒履谢尘境,已甘老去栖林泉”。在中国传统文化意象中,“琴”是知音的象征,王诜在画中通过琴来显示他与苏轼之间的君子之交,成为写照其诗句“玉堂故人相与厚”的画眼。

  由此,《烟江叠嶂图》的含义与功能在诗画互文的信息叠加中确立下来。此两件作品可以称作“书信式山水画”,在知音间传递,通过画面达到叙说故事、倾诉情感、劝慰鉴戒、增进友谊等目的。

  作为一位集理论、鉴赏与创作等素养于一身的画家,王诜笔下的作品可谓“不古不今,自成一家”。他的创作有赖于通过精鉴藏品所吸收的大量营养,同时其鉴赏功力也筑基于创作经验之上。这种技道并举的学习途径,促发了其创作方法的转变:由前代画作以直观自然为主的“写真”,转向以借用、错位、挪移等手段“改造自然”的创作方式。这在王诜的两幅《烟江叠嶂图》中均有迹可循。

  青绿本《烟江叠嶂图》将文人画与院体画巧妙相融,理、法、趣兼重。此作以墨勾、墨皴为基础,敷以古体之青绿设色,但又完全打破了此前青绿山水三矾九染、艳丽繁密的画法与风格,代之以淡彩为主、重彩为辅的清新雅逸的审美追求。这一绘画方式在文人画家、宫廷画家中传播甚广,直启南宋赵伯驹、赵伯骕,元代钱选、赵孟頫等人之青绿山水风貌。水墨本《烟江叠嶂图》则醉写胸中逸气,上追唐代王洽泼墨之法,又得宋初李成清旷之风,亦古亦今,在恢宏的气势中融入了恬静飘逸的笔墨,更重绘画的象外之韵,已可见南宋山水画重情致之端倪。

  总体而言,王诜创作的《烟江叠嶂图》由北方山水的阳刚博大之气,逐渐转向雅静阴柔之美,从对物象外在真实的描摹,逐渐转向对内心之境的绘写。两件作品的画面处理和意境营造别具匠心,亦对南宋“边角山水”的诗意画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2.以文为骨 风神重生

  画家通过对文本的阅读进行图像创造,是中国画重要的创作方式,如历代名家根据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创作绘画,或根据佚失名画的文献记载进行相关创作等。明代吴门画派代表人物沈周、文徵明师徒二人曾各为王献臣所藏书法作品《赵孟頫书东坡〈烟江叠嶂图〉诗》补画了一幅《烟江叠嶂图》,即对王诜《烟江叠嶂图》之景象与意境的再创造。

心匠构尽远江意——历代《烟江叠嶂图》探析

烟江叠嶂图·局部 董其昌(传)

心匠构尽远江意——历代《烟江叠嶂图》探析

烟江叠嶂图·局部 文徵明

  明朝大臣王献臣因仕途失意而辞官归故里,建成一代名园拙政园。他与苏轼有相似经历,因此对其诗作产生了情感共振。正德二年(1507年),王献臣邀请八十一岁的沈周创作了长卷《烟江叠嶂图》。画家以稳健沉雄的笔墨和虚实相生的构图营造画境,画中群山叠嶂竞秀,树木苍劲挺拔,飞瀑流泉交织,江水放旷邈远,令人遐思无限。

  时隔一年后,三十九岁的文徵明也为王献臣补画了一幅同题作品,一改其典型的细笔之风,用北宋画家米芾之“米氏云山”法兼以泼墨而成。画中山石采用简略的传统勾皴,进而以丰富墨色进行滃染或泼罩,关键处再用“米点皴”加以塑造,使得画面结构、空间等更加醒目。该画作水墨淋漓,苍茫秀润,旷放而不乏严谨,空灵又不失充实,精确地写出了苏轼诗歌中的意境。

  3.以图为鉴 意境再造

  以图为鉴,由“此图”生“彼图”,是中国画另一种重要的创作方式,可以是由原作派生的系列作品,包括摹写、临写、意写或受原作启发后的全新创作,也可以是“派生品”的“再派生品”。一般而言,此类作品多少留有与原作相关的图像或文字信息,这是中国画特有的传承方式,也是对原作风格与神采的重新生成与构建。

  有“夏半边”之称的南宋宫廷画家夏圭(夏禹玉),其山水师法李唐,又汲取范宽、米芾、米友仁等画家之长而自成机杼,形成了“淋漓苍劲,墨气袭人”的风格。他有幸看到过王诜的《烟江叠嶂图》并有同题创作。夏氏之作现已不存,却能在元代诗人康里百花的《题夏禹玉〈烟江叠嶂图〉》一诗中一睹其风神:“大江来自岷山远,万里东流几深浅。洪涛巨浪日舂撞,一派西随万山转……”可见,此画内容当为气势磅礴的江景,其意境与王诜之作迥然相异。

心匠构尽远江意——历代《烟江叠嶂图》探析

烟江叠嶂图 王翚

心匠构尽远江意——历代《烟江叠嶂图》探析

重江叠嶂图 赵孟頫

  元代诗人柳贯写有一首《松雪老人临王晋卿〈烟江叠嶂图〉歌》,从“后身松雪斋中叟,伸纸临摹笔锋走”一句看,赵孟頫临王诜画时或已年老。此件临摹作品即现在所称赵氏名作《重江叠嶂图》,构图与王诜的《烟江叠嶂图》相类,景象加以浓缩改造,笔法由李成、郭熙等变化而来,彰显了赵氏推崇的唐宋复古之风。

  从明代画家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的《仿〈烟江叠嶂图〉》跋文可知,他曾过眼了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所藏王诜的《烟江叠嶂图》。董氏于默记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再创作,借用部分艺术手法或图式,只求其意境。正如跋文中所书:“于时秋也,辄临秋景。于所谓‘春风摇江天漠漠’等语,存而弗论矣。”有幸的是,今天的我们依然可以目睹这一由“春”变“秋”的创造性作品——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两幅托名董其昌的《烟江叠嶂图》,二者画面绝似,孰真孰假,尚无定论。

  此外,据清人陆时化的著作《吴越所见书画录》记载,清代画家王鉴、王翚都作有《仿梅道人〈烟江叠嶂图〉》,均仿自元代画家吴镇(梅道人)的《仿王诜〈烟江叠嶂图〉》,为立轴。而上海博物馆还藏有一幅王翚所作横卷《烟江叠嶂图》,应是受到了王诜某一本横卷《烟江叠嶂图》的影响。

  围绕“烟江叠嶂”这一经典画题的创作可谓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在一代代画家的笔下,或写真纪游、笔润山河,或写心言志、抒情达意,皆充满了诗意与哲思,呈现出清新典雅、雄浑豪放等多样的艺术面貌与美学特征,在中国画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20日 09版)

[ 责编:庞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晤

  • 贵州从江:侗寨禾晾“晒秋”引客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0月22日,在南泥湾,“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采访南泥湾,齐声合唱经典曲目《南泥湾》,在歌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昔日的开荒景象,感受到了那份自力更生的坚韧精神。一曲《南泥湾》,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4-10-23 17:03
入驻延安新材料产业园的延安市圣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这款马甲借助石墨烯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只要插上充电宝就能实现发热取暖。入驻延安新材料产业园的延安市圣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这款马甲借助石墨烯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只要插上充电宝就能实现发热取暖。
2024-10-23 16:55
“这么小个头的苹果树竟然能长出那么大的苹果!”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走进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调研采访南沟村的苹果产业现代化发展之路,有记者在看到矮砧密植的苹果树后,直呼意外。
2024-10-23 16:47
土生土长的延安娃陈凯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蜕变为“菇”勇者,小小香菇带着周围的村民们走出延安,产品走出国门,奔向新生活。
2024-10-23 16:44
当秋天降临延安,山川绚丽多彩。甘泉县的延安劳山国家森林公园宛如一幅绝美的秋之画卷。这里有丰富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是“植物王国”和“天然氧吧”。快来邂逅秋日美景!
2024-10-23 16:39
在历史的长河中,陕西延安富县藏着一条古人的“高速路”——秦直道。它承载着千年的沧桑与辉煌,见证了无数的风云变幻。千里秦直道,最美在富县,让我们一同踏上这片古老的土地,追寻历史的足迹,感受那穿越时空的魅力。
2024-10-23 16:36
一块面团,一双巧手,几经揉捏,几笔勾画,上锅蒸熟后,面团变成了花卉、动物的样式。黄陵面花在黄陵延续了上千年的历史,体现了当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4-10-23 16:33
延安小杂粮种植面积达 40.65 万亩,预估产值 52 亿元,从业人口 10.7 万人,“延安小米”品牌价值达 27.69 亿元。昔日滋养革命的小杂粮,如今正引领着延安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持续哺育着延安的振兴发展。
2024-10-23 16:29
“荒山秃岭都不见,疑似置身在江南。只缘退耕还林好,一路青山到延安。”这首流传在百姓间的打油诗,描述着今日的延安景色。在延安市吴起县南沟村,抬头看,满目青山,低头看,碧水汪汪,很难想象这是坐落在陕北的小山村。在过去的近30年里,这个小山村实现了从“一棵树”到“一片林”的蜕变。荒山披上“绿衣”,怎么做到的呢?
2024-10-23 16:25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2024-10-19 16:29
近日,何超琼在参加“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访谈时表示,自己期待有一天能够走进延安,感受“绿满山川成锦绣”,聆听历史的回声,见证时代的发展,汲取前行的力量。
2024-10-19 16:33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奋勇前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2024-10-19 16:20
陆嘉伟:讲好新时代延安故事,探寻延安各行业发展新变化,展示人民群众生活新图景
2024-10-18 19:00
“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路生梅:回望党中央在延安13年的奋斗故事,展望新时代延安焕发的勃勃生机,让我们共同关注“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
2024-10-20 18:38
都说延安的木刻版画,刀锋下满是家国情怀,这是因为它们曾在战争时期,被当作强有力的宣传武器。
2024-10-20 18:25
10月19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记者们到访延安,第一次踏上这片红色热土的他们,热血沸腾。
2024-10-20 18:12
10月20日晚,“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即将在延安启动。
2024-10-20 18:12
10月19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到访延安红秀,偶遇秧歌腰鼓民歌。
2024-10-20 17:44
近日,何超琼在参加“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访谈时表示,延安苹果以其卓越的质量和独特风味,赢得了香港和澳门民众的广泛喜爱。延安苹果进入大湾区的市场,成为两地经贸合作的一个生动例证。(剪辑:李晓鹏)
2024-10-19 21:49
陕西文旅推荐使者 冯佳晨:延安精神拥有跨越时空的力量、永恒不变的价值。开启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争做新时代好青年。让我们一起参与“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
2024-10-19 21: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