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刘广的作品有图式、有格制,能够综合古人的笔墨丘壑,既有北宋画的周密不苟,不遗细节,各个局部都完整耐看,又有明清以来南方山水画家的温润秀丽,细腻和雅。从展出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创作的心迹。
刘广说:“画家应该感谢这个时代,却也必须适应这个时代,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时时刻刻变化着的时期,画者思路的广阔,思想的开放,中西文化的交流,每一个方面都在影响着当代山水画家的创作。我不仅要创新,更要有自己的风格,所以我必须要在继承优秀作品精神的同时找到创新的方向,从而更好的进行绘画创作。”
刘广的艺术思考和创作实践始终紧扣着中国社会实践的发展,始终坚持艺术反映现实的正确方向,始终坚持在艺术上继承传统、开拓创新。2008年前后这个时期,刘广喜爱淡墨皴染。作品得范宽的骨法,其云水淡逸,山峦苍茫,树木润泽,意境幽远。他的笔墨介于工写之间,更注意锋颖的锐利与用笔的精微。例如,2008年创作的《黄山云海》,刘广依次表现氤氲中的黄山,奇松、怪石、云海在早霞中梦幻般的壮美景象,主次分明,用笔轻松从容,色彩淡雅和谐。2010年创作了《山水清音》、《巫山十二峰》等作品。
《长城雄姿》2012年
2012年前后,刘广的山水画有了新的变化,《长城雄姿》有题材要求,长城作为主题,必须强化表现,他用近乎工笔的形式描述长城,轻车熟路,游刃有余。远处的山,近处的树,长城蜿蜒画中,将雄伟壮丽表现得淋漓尽致。《乐山春色》则表现疏朗的气象,水木清华,巍峨壮观,烟云白水,将南方的林峦秀逸展示出来。 2013年创作的《阳朔风光》则全部采用水墨,构图为平常的山水小景,但他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笔墨功夫,精心构思的山石、树木和烟云。山峰的质与骨,不同方式表现的树叶,若隐若现的烟云,用笔老辣传神。
《云台山胜境》2015年
2013年到2020年间,刘广更为重视写生,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广泛搜集素材,并以写生作为自己创作的基础,对祖国各地名胜古迹进行描写,如《荔波风光》、《青铜峡朝晖》、《云台山胜境》、《美丽的天池》、《苍岩山春韵》、《黄果树之夏》、《铜锣山秋色》、《昆仑冬韵》等等,不论采用哪种样式,刘广都在作品中传达出可贵的古意。而刘广绘画中的所谓古意,实际上是用笔墨表达的传统写意精神。写自然景色,不客观照搬对象,而是根据认真的观察和体验,酝酿构思,突出表现画中的诗意性境界。 2020年,刘广创作的《天下第一湾》,画风大气,意境空寂,笔墨更加大胆,用笔开始追求简约,力图表现出绘画的诗境。
仔细看展,会发现刘广的作品随季节变化,随景色不同,注入他的情感,画出他独特的语境。2024年创作的《泰岳雄风》,作品有写生的基础,不仅使用淡墨,而且使用了色彩,四时不同,景致不同,这微妙的变化,需要画家认真体会,也只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山水画才能传达画家的神思妙趣。
《乾坤清气图》在2017年已经创作完成,到2024年才首次与广大观众见面,这是一幅巨幅水墨山水画,也是刘广比较重要的山水画代表作,构图平远,意境空寂,枯笔干墨,淡雅清秀,格调天真简淡,充分看出刘广比较擅长小笔画大画,整幅作品,远看气势磅礴,近看惊心动魄,让观者迷恋和神往,如同画者一般沉浸在静静地游丝般的笔墨中,各自感受最美好的时光。
因此,将刘广的作品按创作年代排列起来观赏,可以看到其作品渐次演变的过程,更能捕捉到刘广在建树其个人风格的同时,已经将熟练的技法运用到大自然中真山真水的“师造化”实景写生写真中去,然后“得心源”而将实象意象有机的重合到作品画面中来。
据介绍,刘广的新展《山水清音—刘广中国画作品展》,正在河南博物院展出,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河南省文物局、河南博物院、北京刘广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庞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