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东园图(中国画) 文徵明
友松图(中国画) 杜琼
事茗图(中国画) 唐寅
兰亭修禊图(中国画) 文徵明
清白轩图(中国画) 刘珏
魏园雅集图(中国画) 沈周
东篱赏菊图(中国画) 唐寅
竹院品古图(中国画) 仇英
明代中期,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中坚力量的吴门画派在江南一带崛起,四人合称“明四家”或“吴门四家”。吴门画家多为文人士大夫出身,他们在吴地燕游造园、撰文作画,将院体用笔与文人气质相结合,凭借文致俊秀、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逐渐成为画坛主流,在世俗生活之上建构起一种艺术化的生活方式。
雅集,即古代文人雅士以鉴画赏文、品茗对弈等雅事为主题的交游集会,是吴门绘画重要的母题之一。雅集不仅是文艺交流活动,也是文人群体快心娱志,表达人格理想和建立精神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吴门绘画中的雅集以山水纪游为基础,将园林美学、理想生活与文人精神融为一体,以蕴藉秀逸的笔法营造出田园牧歌式的心灵空间,具有娴静优雅、旷达出尘的人文意趣。
诗画园林与山水新风
随着江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明初造园禁令的松动,明代中期以后大批文人和画家投入营建私家园林的活动中,并依画理造园,以园林入画。沈周曾筑“有竹居”别业,文徵明晚年建有玉磬山房,并参与设计建造了堪称苏州园林艺术典范的拙政园。造园家计成在总结明代造园艺术的《园冶》中反复强调寓画意于叠山理水的造园活动的重要性,提出“蟠根嵌石,宛若画意”“境仿瀛壶,天然图画”“掇能合皴,如画为妙”等美学要旨。文徵明曾孙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讨论花木器物时亦指出“如画者佳”。文人画家将画意移植到造园活动之中,极大地丰富了江南园林的诗画情趣,而处于城市与山林中间地带的园林,则为身居闹市却向往田园的文人画家们提供了雅集的最佳场所。吴门画家造园、游园,为园撰记,并以园林雅集入画,创造出幽静细腻、意境清远的庭院山水新风。
相比前代雅集绘画多将与会人物作为画面重点,吴门画家在描绘雅集之时大都弱化对画中人物的处理,只将其点缀于庭院斋室之间,以山水氛围的整体营造来传达静谧幽隐的林泉之趣和宁静高逸的雅集之风。如刘珏的《清白轩图》描绘的是刘珏与西田上人相晤于刘氏庭院“清白轩”的场景。此作以大量笔墨描绘山水,披麻长皴,墨点氤氲,前景的树石、小桥与远景的群山渲染出清逸温润的山水意境。相比之下,斋室偏居中景一隅,人物则以简笔勾成,难辨五官。雅集之味以庭院山水意趣为媒介现于笔端。杜琼的《友松图》同样以山水为描绘重点,展现了作者与友人雅集于庭院的清丽小景。“友松”是友人魏本成的别号,他正着红色官服于屋舍之中与画家对谈。小径上散点文人交游、作画之景,为山水景致增添了生机与雅韵。园内假山错落有致,密而不塞,林木交叠更添郊野之趣。整幅作品青绿浅淡,充满了苍润秀雅的庭院山水意味。
吴门雅集绘画具有一定的纪游性和实景山水之貌,如前述的《清白轩图》和《友松图》都是对某一次具体聚会活动的记录。但在雅集时空环境的表现上,吴门画家并不拘泥于精确再现,而是基于现实进行合理想象,以重构的山水意象表达对田园旷野和隐逸生活的向往。如沈周的《魏园雅集图》绘魏昌、沈周、刘珏、祝颢等文人雅士于魏氏园林内宴饮唱酬、煎茶听琴的聚会场景。画中远山巍峨高耸,松木林立,苔草丰茂。近处四位文人雅士及一抱琴童子位于小小茅亭内,不远处还有一人正持杖而来。画面整体苍劲悠远、荒疏清雅。位于苏州城中的魏氏园林实难有如此峭拔高远的山壑,魏园之美也不止一草草茅亭,这种对城市园林景观的意象性描绘,毋宁说是雅集士人山水之乐和隐士情思的美学外显,借山野荒林之中雅集文会的想象来表达结庐人境、遁世隐居的精神品格。
文会雅行与风流逸趣
园林斋室是吴门画家的雅集之所,访友长话、鉴画赏文、对弈抚琴、品茗茶事、玩物赏古等具体活动丰富了雅集绘画的主题与形式,进一步彰显着吴门画家静雅超逸的创作心境和生活情趣。
文徵明的《东园图》描绘了南京东园内的一场雅集活动。画卷中,跨过板桥流水,三人正经由丛林小径缓步入园,其中一人携琴而来,两人正对望交谈。斋室之内,一童子立侍桌旁,四人正品诗鉴画。穿过檐廊密竹,水榭之中还有二人悠闲对弈。此画结构严谨,赋色清丽淡雅,笔墨柔韧。园林景致依旧是画面重点,可见树石交叠、流水轻波,生趣盎然。在庭园氛围的渲染下,画中人事虽多却毫无杂乱之感,只觉平静自适、幽娴雅致,颇有名士风神。
明代饮茶从“唐煎宋点”转而以芽叶冲泡为主,文人饮茶更讲求茶、泉、器,以及自然环境的整体和谐,将饮茶作为清新雅事,以茶事为依托体悟平和淡泊的精神境界。无锡惠山泉水质清冽透亮、甘美可口,极适煮茶,受到历代文人吟咏。文徵明在《惠山茶会图》中便描绘了文人雅士群集于惠山泉畔品茗长话的情景。画中松林疏布,丘缓地平,文人或于井边对谈,或持卷漫步于林间,童子正于树下煮水烹茶。画面清新淡雅,有高古之趣。唐寅的《事茗图》绘群山飞瀑之中一乡野草房,主人已备好茶具,不远处的小桥之上友人正携抱琴童子而来,欲品茗抚琴。山石峭立、水汽氤氲间虚实相生,草房中仿佛飘出袅袅茶香,茶事雅集的高绝淡泊之趣油然而生。
明代文人皆以古旧为雅,批评“徒取雕绘文饰,以悦俗眼,而古制荡然”的时兴设计,将古器旧物作为审美典范和追思先贤、彰显文逸品格的寄托。因而,玩物赏古也成为彼时文人雅集活动的重要内容。仇英所作《人物故事图册》中的《竹院品古图》以清新雅致的工笔重彩展现了文人悠游赏古的场景。竹林假山、山水屏风之间,三位文人雅士围坐鉴赏古画,桌前一觚内插有红色珊瑚,仕女童子正侍茶、送画。屏风角落摆放了大量青铜器、古琴等风雅器物,正待一一赏玩。屏风之外还有童子烹茶、备棋。此作人物众多但密而不乱,形象生动传神,色彩鲜艳和谐,文人雅士于玩古鉴珍之中尽显风流出尘之姿。
魏晋风度与田园之思
吴门画家多钟情山水诗画,憧憬王羲之、陶渊明等魏晋名士的风流逸志,并以园林雅集作为旷野田居的替代,以实现大隐于市的理想。沈周有诗云:“莫言嘉遁独终南,即此城中住亦甘。”即是对吴门画家乐观旷达的隐逸精神的概括。吴门雅集绘画在纪游之外也会借用魏晋典故,以经典图式表达幽人隐士之理想。
东晋王羲之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举办的雅集上,少长名士云集,曲水流觞,修禊唱酬。王羲之借酒意写下《兰亭集序》,表达了纵情山水自然的快意与洒脱。文徵明及至89岁仍临摹《兰亭集序》,足见其对魏晋风流的向往。他还曾数次以兰亭雅集为题材进行绘画创作,于73岁时所作《兰亭修禊图》便是其中代表。该作用笔细腻工致,设色明丽典雅,崇山峻岭绿意盎然,茂林修竹生机勃发。水榭之中可见三人评点诗文,下方溪畔坐卧一众雅士自在流觞。人物刻画简洁稚拙,姿态流畅放逸,充满文人雅趣。从文徵明的题跋中可知,这幅图画是他为友人曾潜所作。曾潜自号兰亭,故文徵明以双关之法,借由兰亭雅集这一经典图式追慕先贤,赞扬同侪的高隐情怀,同时表达了自己“何必流觞须上巳,一簾芳意四时春”的市隐态度。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在诗中描绘出虽身在闹市但只要心向田园,便无世俗烦扰的精神境界,为吴门画家提供了理想的生活范本,东篱赏菊也自然成为吴门雅集绘画中的常见主题。唐寅在《东篱赏菊图》中绘陶渊明与友人悠然赏菊之景。画中远山挺峭邈远,近景山石皴擦凝坚,石间可见水波潋滟。中景丛菊绽放,一虬曲松树之下,两位高士坐于石上赏菊长谈,闲适自在,旁有童子吹火制茶,汲水浇花。画面布局层次分明,笔墨明利爽快,色彩清简克制,给人以挺拔秀丽之感。山水之隔,仿若为画中人营造出世外空间,生出郊野山林之趣,画家对田园生活、南山悠趣的向往亦随对先贤的追思而跃然纸上。
寄山水情思于园林,畅清逸雅怀于文会。吴门雅集绘画集中展现了吴门画派清丽的庭院山水风格,吴门文人画家的娴雅生活,以及他们好山乐水、向往田园的隐逸之趣。雅集绘画本身也成为吴门雅集文化的一部分,维系着吴门文人的交际往来。赏吴门雅集绘画,不仅能够领略先人追求文思雅韵、悠游旷达之风范,对于当下人们日常生活的艺术化也具有启示意义。
(作者:王树良,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谢军,系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