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青岛理工大学坚持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优秀接班人,紧密围绕《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认真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学校高度重视美育教育,将其视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开设音乐、绘画、摄影、戏剧、书法等多样化的美育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审美体验机会;积极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提升审美能力。
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在美育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开设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美育课程。
其中,“手机摄影艺术”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技能,一方面注重传授摄影技巧,另一方面引领学生赏析经典摄影作品,提升艺术鉴赏力,满足学生对美的追求,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
“校园戏剧”课程涵盖戏剧表演、剧本创作等丰富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引导学生理解人和社会关系,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学校还打造了一批科艺融合、理艺渗透的特色美育课程,包括“计算机技术与视觉表现”“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机械制造与造型设计”“数值计算与工程仿真技术”“建筑与景观文化”等,涵盖自然科学审美、社会科学审美、数字化审美、人工智能审美等众多领域。各类“第二课堂”紧扣提升大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的目标,开设了一批富有特色的社团活动和学术竞赛。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从专业角度融合美育元素,组织学生参与诗画流体力学创作大赛;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组织学生参与中国汉字天线建模设计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推动教学方法创新
在美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注重创新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手机摄影艺术”课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校园风光拍摄,参与专题摄影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摄影技巧;利用网络平台发布教学视频和资料,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和自主学习。
在“校园戏剧”课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排练经典戏剧作品,对经典剧本进行改编和再创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戏剧的魅力,提升创新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学校针对美育课程建立了过程性和层次化的课程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和学习效果,通过等级化评价科学考查学生的美育学习情况。为了匹配层次化、过程性的考查,采取动态化测评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与反馈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美育学习成效。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美育环境。学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定期举办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将理工类专业与美育相融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艺术氛围,为学生提供展示艺术作品和才艺表演的舞台。目前,青岛理工大学已逐步形成了以高雅绘画、音乐和影视艺术进校园为引领,以土木科技文化节、汽车文化节、电子信息文化节等专业化品牌活动为支持,涵盖理工星光、校园歌手大赛、合唱团比赛、健美操比赛、啦啦操比赛等校级精品项目的校园文化生态。
学校积极举办音乐会、美术展览、摄影比赛等各类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美化校园环境,设置艺术雕塑、文化长廊,让艺术的气息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师生美的熏陶,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青岛理工大学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在美育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美育教育改革,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提升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高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而努力。
(张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