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图为王颖生主创的壁画《长城颂》(局部)。
王迎春、杨力舟中国画《太行铁壁》。
詹建俊油画《狼牙山五壮士》。
胡一川版画《到前线去》。
华君武漫画《榜样》。
潘鹤、梁明诚雕塑《大刀进行曲》。
沈尧伊油画《在太行山上》,创作于2008年。2022年至2025年,作者创作了第二幅作品。作品创意来源于同名抗战歌曲。作者以低饱和度的暖褐色为主调,进行历史和美学意义上的提纯,又以恣意纵横的笔触、富有动感的光色,描绘了军民共奏欢歌的动人场景。温暖的光晕照亮了人们的衣襟和面容,充盈着一种苦难中的生命活力,传递着蕴藏在太行深处的精神基因——崇高的革命信仰支撑着、军民鱼水情深滋养着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吴为山雕塑《左权》,创作于2025年。太行山的雄劲、巍峨,正是八路军抗战精神的写照。左权将军便是这精神的象征。肖像雕塑实质上是群体共性在个性中的表现。这件左权雕像,面部肌肉线条的坚韧和目光的坚毅,折射出英雄的坚强意志和信念,挺拔的身躯和迎风的大衣,恰似太行山坚不可摧的岩石构成。从1985年塑新四军战士像到2025年塑左权像,40年的时间跨度里,作者通过不同人物塑造,表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盛杨雕塑《无名英雄》,创作于2022年。作者经历过战乱并曾在部队工作,对革命精神有着深刻体悟。他坚持以刻刀雕琢时代精神,数十年来创作了不少革命题材作品。这件雕塑将人物头像与山石造型融为一体,以写实且具有纪念碑特质的风格礼赞无名英雄。
张庆涛、秦文清油画《浴血刘老庄》。为致敬新四军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两位军旅画家分别于2005年、2007年、2021年创作了3件作品。2021年创作的这件新作,以强烈而凝重的色彩、激荡而跃动的笔触,再现抗日勇士生命力量电光石火般爆发的瞬间,彰显“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黄华三中国画《出诊风雪夜》,创作于2025年。一代代美术工作者都在尝试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表现白求恩精神。这件作品突破对战地手术的场景再现,通过风雪夜出诊的情境描绘,凸显医者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守与担当。艺术处理上,作者以俯视的构图和留白、渲染、敲雪等技法,强化了风雪肆虐的情景和主人公勇往直前的姿态,凸显这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精神光芒。
李烜峰雕塑《八女投江》,创作于2019年。近年来,不少雕塑家尤其是青年雕塑家,以富有激情和创新精神的艺术语言,重新塑造各个历史时期的英雄形象。在这件作品中,作者以悲剧性的艺术表达,突破了主题性创作的原有范式。人物的悲痛、愤恨、坚毅……一切人在绝境之中的反应都自然流露。人、物、硝烟、江水等迹化为笔触墨迹式的肌理,不仅反映出青年创作者求新、求变、求突破的艺术探索,更折射出年轻人主动走进历史深处与先烈对话、在历史镜像中寻找自我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