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回归常识,避免“意识流”式评论

当代艺术不再强调以技艺和语言形式为中心的审美追求,而是更多转向强调思想观念的表达。马塞尔·杜尚被称为观念艺术之父,他的“现成品”艺术,最著名的是将一个小便池命名为《泉》并放进美术馆,表达了与传统的决裂。他认为,艺术创作中,概念是第一位的,而非美学、技术、知识价值等。因此,当代艺术批评中也产生了一种现象:当人们谈论观念艺术时,往往强调“概念”,从而陷入“意识流”的话语模式,出现术语堆砌、关键词跳跃、语言修辞模糊等现象,往往令大众感到难以理解。

  • 试看艺术书《藿香正气散药材可视化手册》,该作品围绕清代医方著作《汤头歌诀》中关于藿香正气散的医方文本展开。 《南岭本草垂直记》是一本介绍南岭地区药用植物分布的艺术书,其最大的设计亮点是巧妙融合了当地特有的自然风貌。

    2025-08-26

  •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救亡漫画宣传队兵分两路,一路队伍赴广西桂林,一路队伍赴四川重庆,继续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战漫画宣传工作。 在敌人后方的华北,自八路军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创立伊始,就活跃着一支以徐灵为首的抗战漫画宣传队。

    2025-08-26

  • 涌现出了张善孖的《怒吼吧,中国》《飞虎图》,徐悲鸿的《会师东京》《奔马》,潘天寿的《秃鹫》,黄君璧的《苍松》,以及傅抱石的《苏武牧羊》等风骨雄强的作品。

    2025-08-26

  • 《长物志》是一本关于居室园林营构、山水木石措置的生活指南,表达出中国传统文人趣味和“雅、古、隐”的精神追求。 沈周、王鏊、祝允明、文徵明、唐寅、文嘉等吴门巨匠的书画力作悉数亮相。

    2025-08-26

  • “当清华园的玉兰年复一年地盛放,我们愈发理解‘生生不息’的文化意蕴;当《森林之歌》《玉兰花开》《鸢飞曲》入藏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祝大年的艺术生命亦在此延续。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推出的“聆听生命·森林之歌:祝大年的自然诗”艺术展,引领观众步入一场充满蓬勃生命力的“自然诗”之旅。

    2025-08-26

  • 中国美术馆在建馆60周年之际,入藏了两件尘封大半个世纪的重要中国画作品:张安治1940年创作的《避难群》和刘元1944年创作的《流亡图》。 《流亡图》《避难群》的真实感和现场感,仿佛让观者都成为逃亡的亲历者、见证人。

    2025-08-26

  • 从高空俯瞰,四格子山顶被人为削平,形成了一方开阔而规整的巨型平台。 ——为了揭开重重谜题,2020年起,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对遗址展开系统性发掘。

    2025-08-26

  • 加载更多
  • 此次展览以“中”为主题,通过积木、古籍、手绘图、数字复原影像、琉璃瓦古建构件等多种媒介,让观众进一步了解北京中轴线深厚的文化内涵。

    2025-08-27

  • 故宫博物院的百年,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其中有一代代用生命守护文明根脉的故宫人,一段段镌刻着家国情怀的动人往事。 故宫博物院是一个活的机体,在融入社会、服务公众的过程中,也在凝练自身的人文精神,拥有自己的气质和品格。

    2025-07-09

  • 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的两幅真迹是此次展览的亮点。 此外,展览还呈现了20余件雕塑佳作,包括现代雕塑奠基者罗丹的《维克多·雨果》,以及德加“舞者”系列铜像、高更塔希提时期的木雕作品等。

    2025-07-03

  • 日前,“碑苍帖逸——馆藏杨守敬金石碑帖展”在湖北省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展览集中展出70余件珍贵文物,均为杨守敬后人捐赠、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珍品,系统呈现这位晚清民初杰出学者在金石学与书法领域的开创性成就。

    2025-07-03

  • 步入民俗博物馆展厅,还能听到不同的苏州话童谣,听觉成了唤醒民俗记忆的钥匙。 “民俗是江南文化的‘活字典’,承载着最生动、最接地气的城市文化记忆,希望大家能在民俗博物馆里读懂江南生活。

    2025-07-03

  • 拉普拉塔博物馆是一座自然科学和人类学博物馆,始建于19世纪80年代。拉普拉塔博物馆是一座自然科学和人类学博物馆,始建于19世纪80年代。拉普拉塔博物馆是一座自然科学和人类学博物馆,始建于19世纪80年代。

    2025-06-24

  • “静谧回响:一场山水的对话”——中国艺术家徐里个人画展24日晚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纯艺基金会开幕,吸引众多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

    2025-06-30

  • 加载更多
  • 到了金元时期,河北、河南、山西窑场大量烧制黑釉,黑釉瓷成为当地百姓日常用瓷器。

    2025-02-24

  • “北园遗址和混堂巷遗址陶文‘吴’字的写法明显不同,前者为典型的秦篆,后者为六国文字写法。”程义进一步解释,尤其是秦会稽郡治所的确定,对探讨吴越地区融入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历史进程等学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025-02-17

  • 漳州窑五彩航海图盘。本报记者 李健摄/光明图片  两幅地图是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经典之作,它们作为中国近代地理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对中国地理学发展乃至国人世界观的现代化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

    2025-02-17

  • 平潭岛系列考古发现,呈现出南岛语族早期人群独特的海洋性与大陆性兼具的特征,这与南岛语族起源于大陆并向海洋扩散的逻辑特征相符。 平潭壳丘头遗址群的重大考古发现,代表了南岛语族考古研究的新进展,有力促进了我国东南沿海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的构建。

    2024-04-29

  • 这些不同的“剧目”与“场景”,依靠一种特殊的空间处理方式,达到了不同时空、不同距离、不同人物、不同物象间的巧妙融合,形成了潮州木雕叙事逻辑上的“径路”。 今天,潮州木雕的叙事既延续了传统社会用物、观物的互动关系,又衍生出许多新的方式。

    2024-04-29

  • 今年44岁的古陶瓷无痕修复师李晓光是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合作文物修复师,从事文物修复工作20年,在2018、2021两届全国文物修复职业技能竞赛中,担任陶瓷文物修复项目的评委。

    2024-04-15

  • 我国第一轮生肖“龙票”是1988年1月5日的《戊辰年》特种邮票。 第二轮生肖“龙票”是2000年1月5日的《庚辰年》特种邮票。画面从正面角度表现出龙的雍容与威严,色彩丰富而艳丽,既展现了皇家气度,又具有喜庆氛围。

    2024-01-23

  • 加载更多
  • 明代绘画中的瓶花图像被赋予了高雅的艺术格调,插花艺术亦成为文人寄托情怀、彰显修养的重要载体。 明代绘画中的瓶花图像,无论是特写描绘的单独瓶花,还是作为场景中的陪衬元素,均是彼时文人插花美学观念的映射。

    2025-07-28

  • 在“写真古诀”中,王绎提出的“八格”和“三庭五配”理论,堪称肖像画写实的关键法则。 王绎创造性地将九宫格法引入肖像画创作,这一举措为画面构图与布局带来了新的思路。

    2025-07-28

  • 叶灵凤是现代知名作家、画家,一生痴迷于藏书票。 今年是叶灵凤诞辰120周年,其家属将叶灵凤收藏的藏书票捐赠于巴金图书馆。巴金、林微音、施蛰存等学者于1933年8月在叶灵凤家中共同赏阅的藏书票终于回归上海,并首次与公众见面。

    2025-07-28

  • 广州美院毕业作品《夏至——旧墙换新衣》描绘了大学生用画笔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的场景 作者:许菡娴、姚增添、张硕  归根结底,艺术的进步不能只是关起门来的苦思冥想,更需要创作者自觉走进社会、贴近生活,捕捉艺术的灵感,体悟艺术的情感与温度。

    2025-07-03

  • 今年5月,“雨林秘境——墨西哥玛雅文明大展”在河南博物院拉开帷幕。 无论是古代宇宙观的遥相呼应,民间艺术的鲜活对话,还是壁画、木刻艺术的同频共振,都证明文明的距离无法阻隔精神的共鸣。

    2025-07-03

  • “缩微”——将各类纸本文献和数字资源通过拍摄转换成缩微胶片,长期无损保存,是一种方式。 截至目前,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及成员单位累计拍摄古籍善本、民国文献、少数民族珍贵文献等各类文献近20万种,8000余万拍,其中包括“敦煌遗书”、《永乐大典》等多部国宝级典籍。

    2025-07-02

  • 此外,艺术疗愈不仅关注情感表达,还强调个体创造力的开发和自我认知的提升。 尽管艺术疗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它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2025-02-24

  • 加载更多

艺术人物

more>
  • 故宫博物院文保团队:匠心妙手 守护文脉

    “走过近百个春秋,故宫博物院现拥有186万余件珍贵馆藏,包括古书画、古器物、宫廷文物、书籍档案等。2011年,“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在同一年,陈露加入了故宫博物院。

  • 谈中国油画的当代发展

    中国油画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面貌,它将形而上的思维糅在艺术语言形式之中,呈现出东方艺术的审美品质,把意蕴美、灵性美放在首位。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油画就已呈现多样化的面貌,理想的、现实的、乡土的、批判的、玩世的,艺术家的各种情感都能通过作品反映出来。

  • 吴敏婕: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新路径

    “敬畏心、信念感、真诚”,是吴敏婕用来形容自己从事文化传播这份工作的关键词。吴敏婕表示,未来她将积极把本职工作同政协委员履职更好地结合起来,为文化传播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视频

more>

拍卖

more>

专题

more>

视觉秀

more>

联系我们电话:(010)58926021 传真:(010)67078854 投稿邮箱:shuhua#gmw.cn(请将#改为@) 在线QQ:1614962689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