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筑牢文物保护法治屏障

紫禁城、兵马俑、莫高窟、三星堆……千百年来,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递着民族的精神血脉,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提供了深厚滋养。
      文物不可再生也不可替代,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对待文物,我们必须担负起保护的责任。随着文物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脉绵延需要法治屏障。

  • 春节临近,河北蔚县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周淑英以蛇为主题,创作系列生肖蛇剪纸作品,表达对新年的祝福,迎接蛇年的到来。图为1月3日,蔚县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周淑英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名家工作室制作生肖蛇作品。

    2025-01-08

  • 展览中还涌现出许多对写实油画本体语言进行深耕与探索的佳作。中国写实油画坚持以具象的视觉艺术观照当代人的精神世界,在多元维度的当代艺术格局中,始终保有一块无可替代的表现领地。

    2025-01-08

  • 雅集,即古代文人雅士以鉴画赏文、品茗对弈等雅事为主题的交游集会,是吴门绘画重要的母题之一。吴门画家造园、游园,为园撰记,并以园林雅集入画,创造出幽静细腻、意境清远的庭院山水新风。

    2025-01-08

  • 如此,可将《石门颂》的自由、《杨淮表》的意趣与《大开通》进行结合,营造别样的书写趣味,以提升临创水平。 《大开通》是书法史中具有正大气象、雅正传统的代表作,给金石学、艺术史、美学研究、书法创作研究带来了新境。

    2025-01-08

  • 对于“师法五代两宋山水画法度与精神”的贺天健来说,工笔重彩巨幅山水画《锦绣河山》是他探索传统山水画现实主义转型的代表作。 1952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贺天健为此次大会创作巨幅全景工笔重彩山水画《锦绣河山》。

    2025-01-08

  • 记者6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汉文帝霸陵发掘一座祔葬墓。汉文帝霸陵祔葬墓(编号FM1)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墓葬位于汉文帝霸陵(江村大墓)与窦皇后陵之间,西距汉文帝陵约400米,东距窦皇后陵约300米。

    2025-01-08

  • “艺术生长:毕业之后,你还好吗——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邀请展”于近日在景德镇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开幕。据悉,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景德镇陶文旅控股集团主办,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承办,将持续至4月6日。

    2025-01-08

  • 加载更多
  • 1月5日,由云南省美术家协会、西昌学院主办,云南美术馆、西昌学院艺术学院承办,四川省油画学会协办的“伲光忆彩——瓦其比火油画艺术作品巡展”在云南美术馆开幕。

    2025-01-07

  • 现场展出了著名画家李庆友精心创作的花鸟题材国画作品近百幅,且此次在荣宝斋画院展览作品全部在荣宝斋出版社《花开盛世》李庆友画集呈现。

    2025-01-06

  • 此次展览共展出李俊近几年精心创作的花鸟画作品86幅。李俊从司空见惯的现实紫藤中发现特有的美,创造特有的图式和笔墨审美效果,他运用藤条的屈曲穿插变化,书写自己自由放达的思想感情。他前期的紫藤画秉承传统大写意侧重心造、纵笔挥洒的作风,近些年的作品转变为寻求本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与契合,将写意与状物融为一体。

    2024-12-20

  • 2024残疾儿童书画摄影交流展在郑州师范学院美术馆开展,集中展示残疾儿童以画笔绘就的“生命强音”。此次交流展共征集、邀请了全国各地残疾儿童创作作品145幅,作品创作者年龄最小的仅为2岁,最大的为18岁。

    2024-12-20

  • 本次展览分为“符号中国——汉字溯源”“物以载文——字随器变”“书以辞发——汉字寄情”和“解语释音——汉字妙趣”四个单元,集中展出了涵盖商“酉”字铭铜爵、战国魏“大梁七年”铭铜戈、战国越式铭文青铜剑、汉“吉昌”铭文字砖、清“光绪二年芮迂泰”诰命等多个历史时期、皖北地区出土的不同门类的百余件(套)文物展品,并辅以多家文博单位的拓片精品

    2024-12-10

  • 2024-11-14

  • 由中荷两国文物机构合作举办的“一代女皇武则天展”日前在荷兰北部城市吕伐登的荷兰国家陶瓷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河南省文物局与荷兰国家陶瓷博物馆合作举办,将持续至2025年5月25日。

    2024-10-31

  • 加载更多
  • 平潭岛系列考古发现,呈现出南岛语族早期人群独特的海洋性与大陆性兼具的特征,这与南岛语族起源于大陆并向海洋扩散的逻辑特征相符。 平潭壳丘头遗址群的重大考古发现,代表了南岛语族考古研究的新进展,有力促进了我国东南沿海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的构建。

    2024-04-29

  • 这些不同的“剧目”与“场景”,依靠一种特殊的空间处理方式,达到了不同时空、不同距离、不同人物、不同物象间的巧妙融合,形成了潮州木雕叙事逻辑上的“径路”。 今天,潮州木雕的叙事既延续了传统社会用物、观物的互动关系,又衍生出许多新的方式。

    2024-04-29

  • 今年44岁的古陶瓷无痕修复师李晓光是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合作文物修复师,从事文物修复工作20年,在2018、2021两届全国文物修复职业技能竞赛中,担任陶瓷文物修复项目的评委。

    2024-04-15

  • 我国第一轮生肖“龙票”是1988年1月5日的《戊辰年》特种邮票。 第二轮生肖“龙票”是2000年1月5日的《庚辰年》特种邮票。画面从正面角度表现出龙的雍容与威严,色彩丰富而艳丽,既展现了皇家气度,又具有喜庆氛围。

    2024-01-23

  • 宋代太湖石“瑞云峰”被称为“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现存苏州第十中学校园内  《云林石谱》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赏石知识汇编。 《云林石谱》好似一台放映机,以“石”为视角,将百态万象徐徐呈现于读者眼前。

    2024-01-23

  • 现存早期以“园林”作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中,包括卢鸿的《草堂图》和王维的《辋川图》。 如今,当我们观看古代园林绘画时,需要将之置于历史语境中,借助多学科研究方法,品赏园林绘画承载的丰富内涵。

    2024-01-16

  • ”1930年5月4日,童寯在日记中写下了对于英国格劳塞斯特大教堂的印象,并用水彩描绘出这座具有典型“垂直风格”的建筑。 信步学海,孜孜不倦,一代宗师以赤诚之心、觉醒之力游走在建筑与园林间,走出了一条无问西东、通释古今的求索之路。

    2024-01-16

  • 加载更多
  • 写生时,需要专心致志的观察荷花的形态,色彩、纹理;绘画时,需要耐心描绘每一个细节,可以屏蔽日常琐事的纷扰,自然进入放松和专注的状态。有助于提高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的专注能力。

    2024-10-15

  • 在诗与画的关系上,最著名的说法出自苏东坡的《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回头再看我国古人的“画是无声诗,诗是有声画”,和苏东坡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最多只能算诗书画三位一体交响的前奏。

    2024-04-29

  • 平潭岛系列考古发现,呈现出南岛语族早期人群独特的海洋性与大陆性兼具的特征,这与南岛语族起源于大陆并向海洋扩散的逻辑特征相符。 平潭壳丘头遗址群的重大考古发现,代表了南岛语族考古研究的新进展,有力促进了我国东南沿海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的构建。

    2024-04-29

  • 本次展览采用特有展陈思路,以造型艺术、装饰纹样、铭文书法、工艺技术、锈蚀表现为纲,系统梳理青铜器这一中华文明代表性物证的发展历程。 此次展览展出大量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青铜器,它们与三星堆出土的充满想象力的青铜器一起,再现了古代中国青铜时代的辉煌。

    2024-04-29

  • 名师出高徒,单应桂于1958年创作的年画《和平幸福》入选世界青年联欢节美展,《美术》杂志刊登了该作品,并发表了单应桂的创作体会。

    2024-04-22

  • 象征主义者认为,人的内心不可如科学那般进行精确的表述,而是需要抓住瞬间的灵感,以复杂、混沌的形象来进行表达。 拉斐尔前派画家米莱(John Everett Millais)的名作《奥菲利亚》中,各种品类的花儿同样扮演着叙事的关键性角色。

    2024-04-22

  • 美学界长期存在一种看法,认为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发生与发展,在西方强势话语的影响下,中国学者很多时候只是亦步亦趋地对西方美学理论进行译介与搬运,抑或是运用中国传统思想资源为其作注解。

    2024-04-22

  • 加载更多

艺术人物

more>
  • 故宫博物院文保团队:匠心妙手 守护文脉

    “走过近百个春秋,故宫博物院现拥有186万余件珍贵馆藏,包括古书画、古器物、宫廷文物、书籍档案等。2011年,“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在同一年,陈露加入了故宫博物院。

  • 谈中国油画的当代发展

    中国油画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面貌,它将形而上的思维糅在艺术语言形式之中,呈现出东方艺术的审美品质,把意蕴美、灵性美放在首位。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油画就已呈现多样化的面貌,理想的、现实的、乡土的、批判的、玩世的,艺术家的各种情感都能通过作品反映出来。

  • 书画家李燕:常德归朴 闻道勤行

    1997年,多年潜心研究《易经》的李燕,着手创作《易经画传》,以便让更多人了解《易经》这部经典著作。《易经画传》以450幅中国白描艺术作品意象将《易经》视觉化,深入浅出地形象化呈现了其中的奥义,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将《易经》图像化剖析解读的学术论著。

视频

more>

拍卖

more>

专题

more>

视觉秀

more>

联系我们电话:(010)58926021 传真:(010)67078854 投稿邮箱:shuhua#gmw.cn(请将#改为@) 在线QQ:1614962689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